哈罗雷带着随从又转了几家展区,无论是美国制造商还是日本制造商,各家给他开出的价格都远远地超出了他的心理预期。
在日本西乎公司的展区里,负责介绍产品的职员对哈罗雷一行倒是表现得极为殷勤,向他们推荐了一大批最新的装备。有些装备本身听起来不贵,可是,背后的陷井深得堪比东非大裂谷。一台报价5万美元的数控机床,据说必须配上日本原装的稳压电源才能保证稳定工作,而这台稳压电源的价格,是7万美元。
“哈罗雷部长,为什么设备会这么贵?”卡拉比郁闷地问道,“咱们省里的铁矿,一年的出产都不够买一台丰床。”
“这就是技术的价值啊。”哈罗雷叹息着说道。
“那咱们怎么办?还继续走下去吗?”卡拉比请示道。
哈罗雷坐在一张供观众休息的椅子上,抬眼望着满场的广告。他只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叶孤舟,在这汪洋大海中无找到方向。其实,岂止是他哈罗雷本人,就是整个北方省的80万百姓加在一起,在那些国际装备大亨们的眼里,又与草芥有何区别呢?
工业化的道路,为什么会这么艰难啊!哈罗雷悲哀地想到。他在巴黎理工大学读书的时候,就曾经想过,非洲大陆要想摆脱贫困,必须发展工业。在学校里,他比任何非洲来的同学都更刻苦,他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够用自己的技术去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
谁曾想,工业并不是光有一两个技术人员就能够建成的,建成一个工业体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非洲最缺乏的,恰恰就是资金。没有钱,他拿什么来发展工业呢?
哈罗雷不由得想起了纳勒在竞选时候对选民们喊出的激昂口号: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北方省!
奇迹,奇迹是这么容易造就的吗?
“算了,咱们回去。”哈罗雷颓然地说道,“这个地方不适合我们。”
“哈罗雷部长,你看,那边有一个广告牌,非常奇怪。”卡拉比指着前方某处,对哈罗雷说道。
哈罗雷不经意地扭转头,顺着卡拉比的手指看去,只见在诸多红红绿绿的广告牌中,有一条标语似的广告十分抢眼,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
“1000万美元能够做什么—一能够诞生一个工业奇迹!”
1000万美元,工业奇迹!这个数字和这个词汇一下子激起了哈罗雷的兴趣,他腾地一下站起身,向着那个广告牌走近了几步。
这一回,他能够看到广告牌下面写着的全部文字了:
“1000万美元,在富人手上,不过是一枚钻石戒指;在繁华都市,不过是一套狭小的公寓。在我们这里,它就是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
欢迎参观中国展台,我们竭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量身定做的工业化解决方案。”
“1000万美元能够建成一套工业体系!”哈罗雷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没错,在到兰克福之前,他也曾经这样幻想过,凭着自己兜里的这1000万,为北方省建成一套工业体系。然而,在走过alk、通用。西乎等公司的展区之后,他这个幻想已经完全破灭了,他认为,别说是1000万,就算有100个亿,他也不见得能够做成什么。
可是,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富于戏剧性,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幻想又奇迹般地重新出现在他眼前了。
“请问,你们这里写的,是真实的吗?真的只需要1000万吗!”哈罗雷如百米冲刺一般地奔到中国注区前,对里面的工作人员大声地问道。
朱晋文此时正猫在展台里,翻看着几本从其他厂商的展台上拿来的宣传册。他觉得自己真的很傻很天真,居然会被一个嘴上没毛的年轻人忽悠着热血沸腾,跑到兰克福来丢人现眼了。
这一次,中国展团带来的机床、化肥设备、发电设备、炼钢设备等等,都是在国际上已经淘汰的产品。这些产品以及部分照片、模型等往外一摆,倒是吸引了不少客商的目光。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英国商人站在一台卧式车床前,叫孙女给自己拍了几十张照片,然后意兴遄飞地诉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操作这种机床的趣事,时不时还蹦出来一句“我不见它,已是30多年”之类的话,怀旧之情溢于言表。
朱晋文一开始还有勇气站在外面回答一些问题,到最后就羞得一头扎进展台,不肯出来了。同来的其他一些厂商代表也是如此,大家在国内的时候还颇为自己的产品自豪,到了这里,才知道落后是什么滋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