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都不甚宏伟,大庆殿作为宋朝皇宫主殿,无论进深、高度都远远无法与隋唐皇宫主殿大兴殿和含元殿相比,李延庆已经无法站在最后,队伍只能分成几排,李延庆站在第三排的末尾。
大殿上方挂满了灯笼,将大殿照如白昼,殿内十分安静,只片刻,有侍卫高喝,“皇帝陛下驾到!”
随即乐声响起,在悠扬的乐声中,只见天子赵佶在十六宫娥和八名侍卫的护卫下从丹陛侧面走了进来。
赵佶在龙椅上缓缓端坐下,目光威严地看了众臣一眼,众臣一起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赵佶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笑意,摆了摆手,“众爱卿平身!”
众人平身,大殿内鸦雀无声,赵佶缓缓道:“今天是临时朝会,朕请各位大臣前来,是要商议一件重大事件。”
赵佶语速很慢,声音虽然不大,但大殿前部都能听见,虽然大殿外侧难以听见,但李延庆耳聪目明,他站在最后也能隐隐听见赵佶的声音。
“自大宋立国,收回燕云十六州便是一直是我大宋国策,虽经各位先帝、大臣以及千千万万将士的不懈努力,始终未能收复我汉家失地,燕云十六州一直被异族侵占、
而今时局剧变,女真崛起,契丹气数已尽,正是我们收回燕云十六州的良机,去年我们已和西夏停战,西夏臣服于大宋,西线威胁解除,那么我们便可集中兵力北伐,此事朕已考虑了两年,能否在我们身上实现先祖伟业,就看我们有没有这个勇气走出这一步......”
李延庆听得清清楚楚,原来今天临时朝会竟然是讨论北伐,名义上是讨论,但实际上赵佶心意已定,最多只有方案甲和方案乙的区别罢了。
远处传来殿中少监蔡行高亢的声音,“请相国王黼献策!”
这时,大殿的群臣再也忍不住,开始低声议论起来,所谓献策就是拿出方案,既然北伐已经到了拿出方案的程度,那么所谓的朝议不过就是走走形式,让王黼的北伐方案更加合法罢了。
这时,王黼从群臣中走出,躬身向天子赵佶行一礼,“微臣王黼愿献北伐计划。”
赵佶点点头,“王相国向百官宣布吧!”
王黼取出一幅卷轴,缓缓展开,高声对群臣念道:“自大宋立国,收复燕云十六州便为国策,然历经百年,君臣奋战未果,燕云十六州依旧沉沦,而自明君登基,便屡屡登高北眺,胸怀收复汉家江山之宏图大志,励精图治以待天时,辽国君暴臣虐,民心不附,女真小族不堪压迫,揭竿而起,奋战抗争,战乱数载,辽国气数已尽,天赐良机予大宋,王黼奉天子之令特制定本策,其策一:备战策,共七条二十四策........”
王黼读得慷慨激昂,但无数大臣都皱起了眉头,王黼在对策中提出官民共负北伐重担,显然是要损害百官的利益,或者是削薪,或者是取消诸多补贴。
至于适当提高粮食、盐、铁、酒、茶的官价,甚至发行当十钱,这就是直接掠夺民财来筹措军费了。
王黼读完,赵佶缓缓问道:“关于王相国的北伐之策,众爱卿可以异议?”
这时,梁师成走出列道:“陛下,老臣略有点疑问。”
赵佶有点不满地看了梁师成一眼,这几个月两派斗争激烈,赵佶也乐见其纷争,但在北伐之事上,赵佶却不希望出现派系斗争。
但赵佶还是克制住心中的不快,淡淡问道:“太傅请说!”
梁师成当然不会傻到反对北伐的程度,他只是反对王黼,说白了,就是挑王黼的刺。
“陛下,老臣并非反对北伐,只是觉得王相国之策还是略显粗糙,某些地方有待商榷。”
王黼却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冷冷道:“哪里不妥,请太傅直言!”
“比如,王相国提出筹集军费五百万贯,那么这五百万贯是怎么算出来的,据我所知,去年我们攻打西夏,共耗费军费六百五十万贯,其他兵甲、物质、粮食还不算,难道攻打燕云十六州还不如去年的宋夏之战?我就怕打到一半时,忽然发现钱粮俱尽,北征就无法继续下去了,岂不是误了朝廷大事?”
王黼一时语塞,旁边宣和殿大学士蔡攸接口解释道:“五百万贯军费只是前期募兵费用,朝廷已决定募兵二十万,至少要五百万贯,后续军费远不止这么一点。”
“原来如此,那么这份北伐计划就制定得有点草率了,这可是大朝,王相国应该拿出一份完善的计划书才对。”
王黼被梁师成公开批判,他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着实有点下不了台,这时,赵佶也有点恼火了,冷冷道:“计划细节可以继续完善,但北征方案已定,太傅对此有意见吗?”
“老臣对北征方案没有意见!”
“其他大臣有不同的意见吗?”
大殿内雅雀无声,就在这时,大殿门口处传来一个清冷声音,“陛下,微臣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