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对外贸易发展
1964年-1976年加强外汇资金运用,支持远洋运输船队建设
1968年-1976年试用民币计价结算,实现出口收汇保值
1973年加强调研工作,按时完成陈云同志布置的十个调研专题
1978年顺应改革开放需要,开创中国信用卡先河
1979年-1980年中国银行进行体制改革,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成立
1979年-1989年加强外汇管理,发行外汇兑换券
1979年解决中美冻结资产问题,促进中美金融合作发展
1979年-1992年加大外资利用,发行国际债券
1979年-1980年恢复国际金融组织合法席位,支持国内经济文化建设
1987年-1992年取得港币澳门币发行权,利于港澳经济繁荣稳定
1994年中国银行改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奥运存折
2004年中国银行稳步推进股改工作,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2008年百年奥运,百年中行——北京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
2006年中行实现精彩上市,开启百年历程新篇章
2009(第六届)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
新出炉的“2009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更好地体现了今天的中国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这次调查共涉及17个行业,457家候选公司。中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度入选明星榜。
2010年《巴菲特杂志》、《世界经济学周刊》和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巴菲特杂志年度金融大奖”评选中,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围“2010年(第七届)中国25家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位列第7位。
2011年国际金融监督和咨询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法国戛纳发布全球29家具有系统性影响力的银行名单,中国银行成为中国乃至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中唯一入选的机构。
2012年中行百年行庆。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历史
鸦片战争后,外国银行涌入中国,通过垄断国际汇兑业务、
资本输出、政治贷款、发钞、经营中国对外赔款等手段,扼住了中国金融、财政的咽喉。1895年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大量涌进国门,中国的金融、财政状况更加恶化。19世纪末,国内有识之士倡导兴办银行,“以中国之银,供中国之用”。
前身
大清银行旧址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光绪30年元月28日(1903年3月14日),奕劻上奏“试办大清户部银行推行银币”。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国家银行——户部银行于1905年8月北京成立。1906年,户部更名为度支部。1908年2月,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到1911年,大清银行全国各省省会和通商口岸设立分支机构35处,成为清末规模最大的银行。
性质
大清银行为官商合办的股份制银行,股本总额
1000万两白银,官商各占半数。辛亥革命爆发后,作为清政府中央银行的大清银行,除上海分行外,分支机构绝大部分已经停业。为了保全商本,以大清银行秘书长项藻馨为主的大清银行股东,于1911年11月5日成立了股东联合会,并于11月14日发布公告,公告的主要内容为:接各处分行报告,军政府有误认大清银行全系官股,取去现洋庄折等要件,甚至将行员拘留,账款紊乱,事机万急;要求股东于11月18日到汉口路开会商讨对策。参加股东会一系列活动的主要是大清银行浙江籍股东及部分高级负责。1911年12月4日,股东联合会改名为“商股联合会”。
民国政府时期
中国银行自民国时期早年成立后一直担负中央银行职责直
至1928年,此时国民政府另外设立中央银行,并修订中国银行条例和章程,“经国民政府之特许为国际汇兑银行”。当时总行亦从北京迁往上海办公。
此时的中国银行是官商合办的股份制银行。早期的中国银行限制北洋军政府开支,抵制袁世凯停兑令,支持民族经济发展,组织爱国华侨支援国内抗战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35年4月间,国民政府再次修订中国银行条例,导致中国银行的实际控制权事实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资本主义聚敛财富的工具。
1949年中国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中国银行。原总管理处随民国政府迁往台湾,至1960年台重新开业。台机构部门于1971年改名为中国国际商业银行,2006年8月间和台湾交通银行合并为兆丰国际商业银行。留置大陆地区的各分支机构部门收归国有,继续以中国银行行名营业存续。
社会主义时期
1950年4月,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划归中国民银行总行领导。
1953年10月27日,中央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中国银行条例》,明确中国银行为中华民共和国中央民政府政务院特许的外汇专业银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银行作为中国民银行领导的一个职能部门,利用信贷、结算、汇率等多种手段促进对外贸易事业发展,使国家外汇收入不断增加;积极参加反对美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