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开,否则我将你的另外一条腿也打跛!’【注5】”对于跛腿这事,温士林倒也不介意,而且还惟妙惟肖用宜兴埠口音学着族长说话,这也算是苦中作乐罢。
“女子读书怎能是伤风败俗呢?”吕贤熙听完这话急了,“梁任公(梁起超)尝言,时逢几千年所未有之大变革时代。看秦西各国,男子所事,女子皆可为。此一来无异于将全国户数翻倍,故小国也可称为强国。反观我大清,纵有四万万五千万国人又能如何,在认识子英兄之前,贤熙竟然从未听说过国内有女校之说。亦不知何时,我中华才会有像居里夫人那样的女科学家。”
张泽羽琢磨了一下吕贤熙说的话,感觉很有道理,“女子读书有如户数翻倍,遁天这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仔细想想,却也不无道理。国外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了,很多国家也开始准备实行。我们中国人口基数太大,就算是想实行,一时半会也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撑,因此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能读书的也只有中上人家的孩子才可以。若中上人家女孩子亦跟着读书,也确如遁天所言,等同于将这中上人家的基数翻了一倍。此言颇有新意,回京后,遁天当就此言写篇立论见报。”说完,他看了看温士林,“子英兄对遁天所言有何看法?”
温士林点了点头,表示非常赞同吕贤熙的看法,“凌云先生所言极是,温某也颇为认同吕小姐的观点。”
张泽羽一看,这温士林也没听出来吕贤熙语病,无奈之下只好道破,“写文章可以,可千万别再引用这句‘梁任公’的话了。”张泽羽把梁任公三个字加了重音。
吕贤熙不解“为何?莫非是怕报纸无勇气刊载?”其实他本想说,于《大公报》上刊登就没事了,可又怕张泽羽吃郁应华的醋,于是改为“无妨,寻报馆设于租界中的报纸便是了。”
“我说的不是这个。方才遁天所引的那句话不是梁任公说的,而是李文忠公(李宏章)的原创。真要是见报了,会被贻笑大方的。”
吕贤熙臊了个大红脸,低下头自言自语的说,“奇怪,记得明明是在梁任公所著《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注6】中所读到的啊。莫非是记错了?”
场面一时有些尴尬,张泽羽自己后悔了,暗骂自己是个二货,干啥这么嘴贱啊。等没人的时候再说这事多好,干啥非这时候说啊。
在沉默中,马车到了宜兴埠。温士林第一个先跳下车,抢着付了两辆车的车钱。张泽羽和吕贤熙拎着在天津城内采买的带给温老太太的礼物,吕氏三姐妹在身后跟着,六个人一起来到了温府。
这是温氏姐妹第一次参观女校办学,未曾想此后四姐妹就和女子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ps:不但女主角出场了,而且连带大姨姐和小姨子也一同出场了。要这道,吕家这姐妹四个都是牛人。如果读者喜欢的话,笔者写篇外篇,专门说说吕家这四个姐妹的风花雪月。和她们比起来,林徽因陆小曼简直弱爆了。顺便提一嘴,本章标题出自《甲寅周刊》,章士钊在某期的按头语中说过:“曩淮南三吕,天下知名,自眉生女士优游白下,不与世竞,人亦不忆当年风概矣。处世若梦,怀思曷任。”
【注解1】:史称其名为惠如(1875~1925),原名湘,行名贤钟,字惠如(一作蕙如),又字云英。曾同二妹三妹一起在北洋高等女学堂任教,后来曾出任南京两江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多年。
【注解2】:史称其名为美荪(1879-1945)。行名贤鈖(鼢?),后改名眉孙,眉生,最后又易名美荪,字清扬,号仲素。曾任天津任北洋女子公学教习兼北洋高等女学堂总教习。应其父同年挚友、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之邀,去奉天(今沈阳)任奉天女子学堂教务长,女子美术学校教员、名誉校长。30岁后曾在苏、皖、闽、沪等地的女子中学任教。
【注解3】:史称其名为坤秀(1888~1914),行名贤满(海?),字坤秀(一作昆秀)先后在吉林、厦门女子师范学校任教。为侍奉母亲未嫁,27岁病卒于厦门女师,名声不如诸姐显扬。
【注解4】:据天津地方志史记载,当时宜兴埠为天津常关的22处分关卡之一。《辛丑条约》签订后,为筹集条约所规定的巨额赔偿金,开始在全国各地征收厘金,而天津可以说是厘金制度的重灾区。
【注解5】:史实。在当时的很多人看来,女孩子每ri出门去读书,非但不是什么光彩事,反而是伤风败俗,有伤风化的事情,基本上等同于成为三姑六婆,正经人家是不会这么做的。
【注解6】:吕贤熙没记错,这话确实是出自梁起超所著《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可他也是引的李宏章</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