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到!)
刘宏待听完杨彪的奏报,挥手让其离开后。
目光凝望着案桌,对身侧的张让询道:“阿父,你且看这杨子仁如何?”
张让听得刘宏出言相询,心下不由厉声暗道:杨赐啊杨赐,让虽动不了你,但动你身边之人,却是简单不过,今日定要让陛下降罪于你杨氏子!
是以,躬身对刘宏一脸肃然道:“陛下,天下乃是陛下之天下,陛下是富有四海之君!这天下士子更是陛下子民,陛下相召,何人敢不应之!这杨子仁非是天下高士,其人未及弱冠,便敢如此仗其献策之功,不应陛下征召,藐视陛下圣威,陛下应当下诏,冶其不敬之罪啊!”
听得张让之言,刘宏一反常态,目光自张让身上一掠而过,朝其温言道:“呵呵,阿父是如此看待此人?”
张让见刘宏脸一平静,毫无往日的暴怒状,心下略感讶然。
遂躬身道:“陛下,这天下士人大多崇尚虚名。且这杨氏子仗其出身世家公卿之族,以不应陛下征召而自抬其名。此人当真是心机深沉,沽名钓誉之辈!若是召其入朝,于天下万民却是百害而无一利啊,且还有损陛下圣名。是以,陛下不应宽容于他!”
刘宏听此,轻声一笑,遂道:“呵呵,阿父为朕之心,朕心下甚明!此前朝议之时,因司徒、太常二卿与朝堂公卿之言,而不得不降罪于你。如今巴地既己平定,今日,朕便复你少府常侍之位,侍候朕之左右!”
“奴婢谢陛下开恩!”张让听刘宏此言,心下大喜,高声道。
“陛下,那杨子仁?”
“呵呵,此事就先这样,朕心中有数!”刘宏沉吟道。
“陛下…”张让见刘宏似不愿惩治杨宸,遂急声道。
“阿父,此事就勿再言了!”刘宏道。
“诺!”见刘宏心意己定,张让无奈应道。
……
杨宸远在巴地却是不知,因其不应皇帝征召之事而传至京师后,引得众公卿大臣立时反应不一。赞言者有之,暗暗骂其不识抬举之言有之,不一而足!
上东门,杨府。
“主公,公子从宫中遣人传出帛简一份!”杨府仆人捧举渤简恭声对杨赐道。
“噢?且拿来我看看!”杨赐听此,温言道。
“诺!”
待杨赐接过帛简看后,不由脸露笑容,手拂长须。目光一转,似是穿越其中空间,径直望向巴地,喃喃道:“呵呵,宸儿…确有魄力!”
待说完,便将帛简置于一边,不再理此事!
……
京师。
一处酒肆内。
“都听说了吗?”
“听说何事?”
“是啊,这洛阳城每天所发生之事数以万计,你所说又是为何事?”
“日前,坊间皆言,这巴地能如此顺利且不废朝廷一兵一卒便平定,皆乃陈伯台与一杨氏子所献策奏呢!”
“你这都己是陈麻之事,全洛阳城谁人不知?”
“你可知道,皇帝于巴地平定后,遣公车署往巴地征召那杨氏子入朝!杨氏子竟是推辞了皇帝征召!”
“噢?竟有此事?”
“这杨氏子是何人?竟能如此大胆不应皇帝征召?”
“我可是听说,这杨氏子出自杨氏!”
“杨氏,哪个杨氏?”
“你这人当真孤陋寡闻,杨氏还能是哪个杨氏,弘农杨氏!”
“难怪,出自此等氏族,又怎会非应皇帝征召入朝为郎!”
“这皇帝此次怎没降罪于这杨氏子?莫非这此杨氏于朝中权势己达至皇帝都己退缩之地?”忽地,酒肆众人只听得角落一人言道。
此语一出,立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