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想要上学还是可以就读的,而对于那些早早地为养家糊口劳动的穷人家的孩子,也不要求他们一定必须继续学习。同时高小录取的时候,对于成绩突出的孩子在校期间费用全免,全面名额必须占高小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十。
高小的体育与国小体育相同,以团队体育作为主要学习目标,不注重个人成绩,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对队友信任。
高小的国学开始接触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能够学会利用白话文解读认识古代文学的涵义,在解读古人作品的时候,任何国学教师不得给与学生们自己的答案,不得限制高小学生们的思想和认知。同时要求学生们汉字认识数目超过2000字,能够用白话文写出文章小品来,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高小的数学是国小科学的分支,在此期间学生们开始学习乘法和除法,并增加应用题、珠算、心算。
高小的历史、地理也是国小科学的分支,历史以中国历史为主世界历史为辅,地理以中国地理为主世界地理为辅,总体说来还是让学生们增长知识和见识。
而高小的艺术则要求学生们必须在琴棋书画等等千百种技艺中拿出一门表演,钢琴、二胡、马提琴、小提琴、笛子、笙箫等等甚至唱歌、杂技、口技等也算是一种艺术形式。这个学科自然是遭到很多老学究们的反对,对于老学究而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什么艺术相当于学习去学那下三滥的手艺。学生们读的是圣贤书,可为什么要学戏子呢?难道是怕学生们求学不成,将来去街头卖艺不成?对此王茂如倒是好不解释,老学究反对就自己在家反对,除了学习一无所长的学生,定然是毕不了业——老学究们也只能抗议两声而已。
民国的中学采用四年制,入学年龄大致在15岁到18岁,教授学科为体育、国学、数学、几何、格致(物理化学)、古文、艺术七门学科,再一次详细划分,七门学科总分700分,毕业证将以350分为基准线。其余学科不论,体育学科以个人能力为主,不再考察团体体育项目,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
民国本科大学四年制,入学年龄大致从19岁开始,学科不再由教育部划分,以各自大学自行设定,教育部规定各大学必修科目为律法、礼教、军事技能、体育、艺术。而民国的本科大学除国立本科大学之外,王茂如建议各省分别建立省级国立本科大学,以培养各省人才为主。而如同徐世昌在河南建立的河南大学,就是一个特殊的省级大学,因为它是私立大学,归教育部管理教育监督却不管理。王茂如建议的省级大学,是归教育部管理同时监督的大学,每省各设立两个,一所为师范大学,一所为理科大学,培养国家理科人才——理科出身的王茂如,自始至终认为一个国家的文科生如果多了,就该出事儿了。
民国专科分为中专和大专,以培养专业人才为主,教育部不安排学科标准要求,但同时要求了必修科目,如中专的国学、数学、格致,大专的律法、礼教和艺术,其余科目和时间由各专科学校自行安排。而因为大量的破产德国人和白俄纷纷移民中国,这些人走进了中专学校,开始教授中国学生专业技术,使得中国的中专水平后起直追世界水平,每年将给各大工厂培养数万专业人才。
王茂如极其重视专科学校和专科人才,中国不缺乏理论家,不缺乏革命家,不缺乏指手画脚的人,但是缺乏的是专业人士,各专业领域的人才。因此王茂如在教育部要求,未来教育经费投入之中,国小投入占整个教育经费投入的百分之四十,高小投入占教育经费的百分之二十五,中学占教育经费的百分之十,大学占教育经费的百分之五,中专占教育经费的百分之十五,大专占教育经费的百分之五。
中国教育基础要求,将以扫盲为主,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使得中国摘掉文盲国家的帽子,扫盲后的教育以专科人才和精英人才作为教育的两条支柱,精英人才作为整个社会的栋梁自然是必不可少,但是能够做事的专科人才更加不可缺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