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族想要隐退了,他再无牵挂了,他做到了对伽蓝的承诺,好好把尤安养大,他做到了对自己的承诺,强大狐族,此生他再无遗憾了。
狐帝知道尤安根本就没有治世之能,虽然这些年尤安长进了不少,但尤安不善也不喜继承帝位,所以狐帝开始在狐族物色继承人选。
北溪长老第一个推举自己的孙子,这个北溪长老在狐族威望甚高,但他喜谋私利又善于掩饰,狐帝知道如果狐族落到北溪家族,狐族的繁盛也就屈指可数了。
尤安一出嫁,狐帝觉得自己的责任已经完成,他有了想归隐的心思。一个仙族想要兴盛,那这个仙族的帝君必须是德才兼备英勇睿智,狐帝想在自己还有精力的时候,选择一个合适的继任者,这也是狐帝对狐族的责任,即便狐帝归隐狐族也依旧可以是尤安的依靠。
狐帝召集了狐族的所有长老,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当然众长老中属北溪长老辈分最高,他不发表意见谁也不敢先说。
其实狐帝在天界神仙中也算壮年,在统治狐族几万年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如果在培养一个像狐帝这般德才兼备的继任者,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培养出来的。在大半长老的心里现在的白齐,还是狐族里最合适的帝君,但既然狐帝已经提出了这个想法,现在开始物色继任帝君也不是件坏事。
北溪长老:“狐帝所言极是,就算帝君还是壮年,但早一些定下继任帝君,也是件好事。”
以狐帝现在的年岁跟北溪长老相比算很年轻了,一般到了北溪长老这个年岁都会选择神归混沌,活了十几万年依旧留恋世间的还是少数。
多年来狐帝知道北溪长老的为人,这个老头虽然没有干什么坏事,但做事风格却是实打实的小人做派,每逢狐族遇到什么危险时,他第一个当缩头乌龟躲起来,所以才能活这么久。可一旦有了利益却第一个跳出来,所以自狐族崛起以来,北溪长老就变的十分活跃。
狐帝:“北溪长老说的是,我是想帝君之位还是要从世家弟子里选出,毕竟世家弟子教管严明修身有道,有族长的依托管理狐族更有威望,所以各位长老请不要藏着掖着,家族里有出类拔萃的子弟,都可以推荐上来,我会对这些世家弟子多方考验,挑选出一个合适的人选,将来好继承狐族帝君之位。”
其实有族长依托是对帝位最不利的,因为这样帝君的权威会被族长左右,将来真正决定狐族命运的可能是一族的族长,权利的分割只会让狐族内部产生矛盾,一族会以自身利益去决断事物,不是一个良好的治世选择。
众长老:“狐帝所言极是。”众长老都很痛快的迎合狐帝,因为狐帝的那句,继任帝君要从世家弟子里选出,这样每个世族都有机会,如果是自家的子弟被选为帝君,那自家这一脉的所有子弟就成了帝亲,都沾上了光。
北溪长老笑的眼睛都张不开了,一直附和着说好好,狐帝表面上一副祥和的模样,但心中却凄凉一片,这样的狐族他怎么敢随意就放手呢,想想自己昏睡不醒时尤安的遭遇,如果自己把狐帝之位给了这些人,那将来尤安有什么需要狐族的,不用想都会知道这些人会怎么做,当年他们能把一无所有的尤安赶出狐族,今后也会毫不留情的把没有价值的尤安抛弃。
不到几日的时间,推荐的书函就像雪片一样的飞到狐帝的书案上,正如狐帝所想,北溪长老家的子弟几乎都在名册上,不过更可笑的是,有些被推荐的人比狐帝的年岁都长,还美其名曰年长者,阅历胜人,修为高,可以更好的胜任帝君之位,这些合适的不合适的名录,狐帝都一一的抄录下来,没有漏掉一个。
几日后几个长老来问狐帝是否挑选出合适的人选,狐帝却说所有被推荐的人他都满意,但是想要继任帝君还要有一个条件,就是族中的长老必须羽化。帝君就是一方的最高掌权者,但一族的长老名望过于高大,帝君的决策会受到影响,以此就会影响狐族的未来生息。
长老们听到狐帝这般决断自然不愿意接受,纷纷表示各族长老都是明事理的人,不会干涉帝君的权威。但狐帝反驳道,不会干涉帝君的权威?那我本意是立尤安为狐族的女帝,但你们为何在我遇难之时,改立了曦曦为女帝,这就是你们的不会干涉帝君的权威吗?
狐帝此话一出,一众长老也没有话说了,第一这件事确实是他们做的,第二是狐帝很在意这件事,所以他们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最后一众长老们灰溜溜的回去商议了,这些长老虽然不悦但也没有办法,狐帝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白齐的狐帝之位不是别人给予他的,是靠着他自己的力量拼杀出来的,天界对狐帝器重有加,别说在狐族就是在其他的种族,白齐的威望都是令人敬佩的。
沉默了一段时间的北溪长老终于坐不住了,他来到狐帝的面前想要跟狐帝商讨一番。狐帝也知道,这个北溪长老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他能够活这么久定是有他的思量。
北溪长老:“狐帝你的决策没有人会反驳,但是你让长老羽化的事情,未免做的有点不得人心,这些长老是狐族最年长的仙人,也是为狐族付出过汗马功劳的,现在我们老了就要抛弃我们,我怕你得一个不好的名声啊。”
北溪长老所说的汗马功劳也是有的,不过只是前人打仗他在后面扛刀罢了,就这点功绩还好意思拿来说,真是不要脸。
狐帝:“北溪长老,其实我已经选定好继任的帝君了,只是我怕这个新任的帝君没有功绩压不住各族的长老,所以为了狐族的长远计量,才想到了这个办法。”
在天界有些人活的长久是因为有真本事,但更多的是因为习惯性的明哲保身,习惯性的喜欢躲在别人的身后,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而他们一旦嗅到了利益,却第一个跑出了,这就是不能共苦也不能同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