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中介,目睹过很多有车有房的人家房子被变卖。
忽略现在离婚率和教育成本。
单以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来对比。
大部分工薪阶级打肿脸充胖子的城市生活是有风险且不可持续的。
房子以100万车子20万来计算。
首付30来万。
需要23岁的寒门大学毕业生最少存五年钱。
这五年得很乖,很节省,还得运气好遇到不错的工作和工作环境,不生病、不恋爱、不创业、不心浮气躁走南闯北。
当你存够30万,已经到28岁了,这时候有车有房,有妻有子,有家有室。已经是当今社会的成功且幸福的模板了。
房贷是4000左右,车贷算他年轻那几年父母帮衬着早还了,以后就这么开着,依旧有生活费1200教育费2000。
因为是城市生活,所以生活费和教育费只会更高,比这个估算小的应该不多。
每个月7200,月入过万的“废物”还不能生病,不能辞职,不能停歇。
家里只要有一个大变故,比如男主被裁员换地,女主被“杀猪盘”,家人生了大病,赌博欠了巨款,妻离子散倒不至于,房倒檐垮肯定是会的。
资金链一断,只要持续一年半载,妻离家散就正常了。
疫情期间的离婚数据就是很好的证明。
所以,连“废物的工资”都达不到的我们,那怕让我们有车有房,彷徨甚至大于心安。
城市化建设是为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人文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利器。
而拿这把利器的大手,叫人质经济。
左手叫学区经济。
右手叫“丈母娘看不上没车没房的”或者说“相亲条件某某地有车有房”。
人质经济推动了发展,推的很快。
就是因为太快,所以很多人连婚的结不起,媳妇都娶不起,随着时间的积累,离婚率结婚率出生率就成了一张不讨喜的化验单。颇有一种“男主发迹不顾家、女主外遇正上头、孩子哭兮兮”的既视感。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主要问题,而主要问题是矛盾长时间积累出来的,矛盾不是现在的问题,但肯定是未来的主要问题。
取缔过“学区”,又沿用了“学区”。
规定过“限购”,又放开了“限购”。
压过房价,又拖着房价。
不是国家看不出问题,不是党没想过调控。
而是“人质经济”被人心影响。
把国家调控当成大脑,把人质经济当成双手,把Gdp和工业指数当成双脚,那百姓就是心脏。
现在是,你让它维持现状吧,左心房里那大片的“脱节人员”会萎缩疼痛,从而导致小腿萎缩。
你控制它改变吧,右心房那些“城市人有房人”会激进疼痛,从而导致大腿打颤。
说来说去还是缺少经济替代品。
回归到本质,看看能不能找到一点解决思路。
结婚率和出生率是娶不起养不起、也就是人质经济造成的。
人质经济是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伴生品。
城市化发展建设是为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人文发展、促进民族团结。
那为什么不把城市化发展的重心移到“多民族文化的乡村屯庄建设”上呢?
把深山幽谷变成旅游区,让少数民族文化和华夏文化对接,把零散的村落变成屯庄集镇。
穿山越岭,是修桥铺路。
集村为镇,是房地产。
多族杂处,是文化交融。
提高了人文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
更别说降低管理成本了,做的好完全可以带动Gdp。
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替代品,房地产经济就能落地。
可耕种的地会多出来。
生活也有了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