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不景气中寻找生机松
下电器在1927、1928这两年有了很大进展,到了1929年,已经拥有三处工厂,全体员工已增加到三百多人,并且还在继续成长中。\WWw、QΒ⑤.CoM\这时松下决定建设一个营业所和一个大工厂。这个计划是:土地五百坪,建筑三百五十坪,包含住宅,是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工程。
土地的价钱五万元谈妥了,建筑设计的金额是九万元,共计十四万元。松下看看周围情况,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排除困难争取完成扩建任务。当时松下手中还有五万元的盈余。
买土地、建工厂,需要十四万元,内部设备费四五万,总共大约要二十万元,除五万以外不够的十五万元怎么办呢?把库存抛售也赚不到这么多。只有向银行贷款。松下对事业扩充有绝对信心,因此决心断然执行。
1928年10月,他去找住友银行西野田分行经理,把计划和贷款需要告诉了他。
经理竹田氏说:“松下先生,你们的事业愈做愈大,是一件好事。在这两年间,赚了不少钱吧。这一回要投资二十万元,是可喜可贺的事。
我们银行也很乐意看到象你们这样不断发展的顾客。
我们欢经你们来贷款,不过,到底需要多少钱呢?”松下回答说:“土地收买费,五万五千元,建筑费九万元,内部设备费五万元,合计十九万五千元,大概需要二十万元。
我们自己有五万元,所以需要向银行贷款十五万元。“新厂盖好以后,生产会增加,周转金不是也要增加吗?”他继续问。
“盖工厂需要七八个月时间,我打算把这七八个月间所收的利益转做周转金。总而言之,只要银行能给我们十五万元的贷款,我的计划就可以行得通。我们的销售情况每月都增加,市场的开拓也愈大、愈稳定,这一点请放心。松下坚定地回答。
松下把当时的生产状态、销售状况以及资金的回收情形详细地向对方说明。竹田氏听完了之后说:“很好。金额相当大,本来需要保证人的,因为你们是信用很好的老主顾,所以免了。不过,我得跟本行商量,请稍等两三天。我很信任你的做生意作风,十五万元是不少的金额,我愿意尽力帮忙。两三天后,回音来了。
“我们同意借十五万元给你。这个金额如果全部没有抵押,恐怕有困难。十五万元的贷款,至少也要二十万元以上的抵押品。我想你们可能没有适当的抵押品,所以请你把这一次要买的土地和建筑物做抵押好了。我们银行是不欢经不动产的,对松下先生特别优待,不够的部分,用信用贷款通融。不过,我们不能做长期贷款。最迟在两年以内,必须还清。你有没有把握呢?”对方问松下。
松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如果要抵押,也只有用五万元买进来的土地而已。建筑先借钱,等盖好了以后才抵押,等于是暂时没有抵押的。这是银行对他特别优待的做法,他应该感谢。
可是,他对“拿不动产做抵押向银行贷款”的事,心里很不愿意。尤其是做抵押必须登记,一登记,人家就知道松下有负债,对现在正要开始发展的工厂信用有影响,应尽量避免比较好。因此,松下感到为难地说:“你刚才所说的,几乎等于是信用贷款,我很感激。
但拿不动产去登记,对我们松下电器有不良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慎重考虑的地方。给我们这么多方便的银行,我不该进一步开口,可是,能不能用无条件贷款的方式办理呢?两年之内还清是没有问题的,这一点请放心。至于土地的所有权书和将来盖好之后的建筑物所有权书,都可以寄存在银行保管。
务请信任我松下这个人,答应我的要求。竹田氏似乎很信任松下,立刻回答说:
“好,我再跟本行交涉。
你有所顾虑的话,我也会尽量想办法。又过了两三天之后,终于得到了正式的承诺。
松下得到了十五万元的新资金,在1928年11月,开始兴建总行及总厂。虽是1927年银行恐慌之后的不景气时期,松下不但事业继续发展,更进一步开始兴建总行和总厂,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可是,当大家看到松下不用低押也能贷款,信用良好,竖起坚实的雄姿时,就完全相信松下电器是有本事的。
1930年5月,建筑工程完工,同时完成迁入,从此进入松下电器第二个阶段的活跃期,在业界开拓了确实稳固的地位。
新的工厂盖好之后,松下电器继续扬帆前进。
1929、1930年是全世界最不景气的时候,松下的发展更为业界所瞩目。
可是,就在这一年的七月,滨口内阁成立的同时,政府采取了紧缩政策。到了井上财政部长计划“黄金解禁”的时候,财经界一天比一天萎缩,不景气的征候更加明显了。
11月,大家所恐惧的黄金解禁终于公布。这虽然是预料中的事情,还是引起了财经界激烈的混乱。不但物价下跌,而且销售量也显著地减退。
报纸每天都报导各工厂缩小或关闭的消息,还有员工减薪及解雇,产生了很多劳资纠纷。财经界的不稳定,带来了社会不安。情况愈来愈严重。
劳工工会趁此机会开始活跃,就连员工待遇一直是全国模范的钟纺公司,也因为工资减额而发生了纠纷。当时,担任厂长的津田氏为了调停而奔走各方。钟纺的纠纷经由报纸报导后,对财经界又兴起一场震撼。
象钟纺这么优良的公司,也发生这种情况,其他小工厂更不用提了。井上准之助(财政部长)被暗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刚好这段时期,松下躺在病床上。十一月至十二月,不景气的情况更加恶化。松下电器也和其他产品一样,销售额剧减。到了十二月底,仓库里已经堆满了滞销品。更糟的是,工厂创建不久,资金短缺,更感觉困难倍加。松下感到,若情况持续下去,不久之后,只有倒闭这一途了。
为了应付销售额减小一半的危险,生产量也只好随着减少一半,同时员工也要减少一半。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当老板的松下却又偏偏躺在病床上。主治大夫交代从十二月二十日起,要到西宫去养病。
替松下看管工厂的井植和武久两位,花了很多心思去思考如何解决这此问题。他们的结论是:为了打开目前的窘困状态,只好先裁减一半的员工。当松下听到这个结论时,说也奇怪,精神突然振奋起来,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松下告诉他们:“生产额立刻减半,但员工一个也不许解雇。
工厂勤务时间减为半天,但员工的薪资全额给付,不减薪。不过,员工们得全力销售库存品。用这个方法,先度过难关,静候时局转变。照这种方法行事,我们也可因而获得资金,免于倒闭。至于半天工资的损失,是个小问题。如何使员工们有-以工厂为家-的观念,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任何员工都必须照旧雇用,不得解雇一个。两人听了松下的话后,很高兴地向他表示:“我们一定将您的意思,转达给员工。并且遵照您的意思行事。请您安心养病,毋须挂虑。他们回去之后,便集合全体员工,将松下的意思传达,并表示将按松下既定的计划做事。员工们听后欣然表示,愿尽全力销售公司库存。令人吃惊的是,公司所生产的产品,由于员工的倾力推销,不但没有滞销,反倒造成生产量不够销售的现象,创下公司历年来最大的销售额,解决了公司的危机。
在此期间,松下在西宫的养病所,每天听取经营状况的简报。想到员工们努力将库存品销售出去的情景,感到欣慰极了。另一方面,松下也对于自己能够判断正确,感到相当满意。
这个想法和作风,对松下电器全体员工而言,是一个难能可贵的体验,也是令他们对公司产生信心的最好机会。松下电器“任何事情,只要坚持到底,最后一定会成功”这种强有力的信念,就是在此时培育出来的。有了这次经验,松下电器的经营,可以更大的信心向前迈进。
1930年的不景气,丝毫没有影响松下电器,反而叫躺在疗养所遥控指挥的松下,能够有机会创建松下第五、第六工厂。
同年七月病愈后,松下回到公司上班。首先,他到从未见过的第五、第六新工厂巡视。当松下看到每一个员工上上下下非常有干劲地工作,欣慰、感激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松下现在觉得,这种交错复杂的情感,实在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形容的。从此,松下电器的“指导信念”,确立于每个员工的心中。
依上述的方针,松下电器不但很漂亮地突破经济不景气,更继续不断地向前迈进,经营业绩蒸蒸日上。然而,一般的社会人士,却随滨口内阁的紧缩政策,而停止了脚步,以致经济愈来愈萧条、困窘情况愈来愈糟糕。政府各机关都把文明的宠儿——汽车停用,以身作则,为民表率,劝导社会大众配合政府的紧缩政策,一切节约,共度难关。
可是,大企业、工商大财团跟随政府实行紧缩政策,不但不能解决经济不景气的危机,反倒造成经济萧条,收支愈来愈不平衡,也促使失业率增高,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大家都不盖房子,木匠就没有工作做,只好游手好闲过日子,成为政府“紧缩政策”下的牺牲品。由于政府的紧缩政策,造成本来有工作的人失业了,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找不到职业。
如此恶性经环,人心便愈加惶恐,社会也跟着动荡不安。
松下认为,政府的“紧缩政策”,才是经济不景气的罪魁。他对这种政策感到很遗憾。
松下很怀疑,萧条景象若持续下去,日本的产业能够进展吗?松下认为站在指导地位的人,应在此时刻,分秒必争地为使日本繁荣而卖力才对。为了要达到繁荣的目的,应该要“活动、再活动”。本来走路的地方,要改骑自行车;本来骑自行车的地方,要改开汽车,藉此提高活动效率。东西用得愈多愈好,这样才能促进新旧产品的更新经环,工业技术才会更加提升,才能消除不景气,实现繁荣日本的目标,国民才会有朝气、有干劲,国家才会富强。
然而,政府所采取的紧缩政策,却造成相反的结果。这对一向不懂学术理论的松下,实在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当时他采取了相反的方法。
否则的话,松下自己也会被拖下漩涡里去。
松下电器当时并没有自用汽车,当年的八月,有一位汽车推销员来劝松下买车,他说:“在此紧缩时代,汽车根本卖不出去。政府机关,有三辆汽车的,现在要改为两辆。
我们本来是推销新车的,现在却变成收购政府的旧车。
经济不景气,实在令我们非常头痛。
松下先生,在这种情形下您的生意反倒做得很好,所以请帮帮忙,救救我们,买一辆吧。松下从未想过要买汽车来代步。因为他觉得自己的阶级身份还不够。当时在大阪有汽车的公司,屈指可数,何况象他这种独资经营的小工厂呢?他做梦也没想过要买车子。
可是此刻,松下却突然心血来潮,想要买车。
外国人苦心研究、制造了便利的汽车,这么好的文明工具,输入到日本后,竟没人使用,松下认为是十分可惜的事。
当时美国连员工阶级都有车子,妇女们都能冠冕堂皇地开车,早晨公司职员夫妻一起开车上班,先生上班之后,太太开车到市场买菜。汽车如此普及,日本的大官是东奔西走的大人物,却要减少汽车,这不是开倒车吗?紧缩政策绝不可能带来繁荣。要使国家经济发展,工商企业突飞猛进,一定要“生产再生产,消费再消费”才行。想到这里,松下便下定决心要买汽车。在此不景气、商品过剩很多的时代,为什么要紧缩?有能力买东西的人,应该多多买东西。于是松下说:“好吧,我买。我一直以为还不够资格坐车,可是现在却认为,在此不景气时期,买汽车是对的。
但是,我还很穷,请您以最低价格卖给我。结果,对方也很干脆地说:“定价一万五千元的大型汽车,打对折卖给你好了。的确是相当的便宜,可是松下说,在这样不景气的时期,应该再便宜一点。最后松下以五千八百元的价钱买到了第一辆汽车。
第一次坐上汽车,令向来骑自行车的松下吃了一大惊。
车子真豪华,坐起来真舒适!他把车子开到阪神公路兜风,突然觉得自己很威风也很伟大。
另一方面,却担忧车子会出事。
松下当然坐过人家的汽车,也坐过计程车,但从未担心车子出事。现在坐上自己的汽车,却害怕会出事了。这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那种感觉,实在很奇妙,只有亲身一试,才能够体会。
这么一来,坐自己的车子也不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倒是坐计程车比较轻松。这就是拥有东西以后,才懂得担心的滋味。
神不会只给一个人好的事情,它一定好坏各给一半,结果是非常平等的。不过后来松下渐渐习惯,那种担心的感觉,也渐渐消逝了。
当时,有一位朋友对松下说:“松下君,我最近想要盖房子。
从去年开始,做了种种设计,也请人家估过价。可是象现在这样不景气的时候,政府以身作则,采取紧缩政策,一般国民也应响应节约才是,我盖新房子,怕被人批评为不体时艰,想想暂时不盖算了。松下把自己买汽车的信息告诉他:“你的想法不对。
在如此不景气的时候,象你这样的资产家,更应该盖房子。象你这样的人不盖的话,木工和水泥匠靠什么生活呢?他们会更埋怨不景气,他们会更穷,以致无法维持生计。
最后他们会诅咒你们这些有钱人为什么不盖房子?你以为在这样的时代盖房子会被人批评吗?那批评者都是不明白事理的人,你大可置之不理。如果你真想为社会做事,就算被批评,也应该有牺牲的精神,泰然自若地接受批评好了。你能供给很多人工作的机会,又可盖成很便宜的房子,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我就是以这种想法,买了这一部新车。因为不景气,大家都不愿意买车,价钱特别便宜。并且,由于不断使用,节省时间,到处去做生意,工作效率提高了好多。便宜的价格、高速的工作效率,证明我的判断没有错误,我很高兴我买了这部车子。那个朋友听了松下的话,大为心动,决定不管别人的批评,一定要盖房子。
松下相信这是有钱人处在不景气时应做的事。
1929年5月,有一个人来和松下交涉一件事情。他说:“明石的桥本电器(是一家制作收音机零件的工厂)经营不善,请您出资帮忙,或是把它买下来。刚好那时候,松下电器只制造一般配线器具,多半是用油脂炼物,或是加入一部分陶器制造的。人造树胶还在研究中,所以松下电器公司尚未制造。
松下认为收买别家经营也好,但是必先调查其经营内容。
因此,他便派井植君去调查。
桥本氏本来在某工厂担任主任工程师,当收音机勃兴期间,他以人造树胶制造收音机的零件,热心经营。当时是收音机零售品刚刚开始上市的时期,所以能以高价卖出,同业竞争很少,赚了很多钱,员工将近百人。因为赚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经营散漫了,到了后来经济不景气时期,桥本电器便开始周转不灵。如果再拖四五个月下去,他们可能就要倒闭了。如要收买,等它们破产的时候才去收买,比较容易谈妥。到时候桥本氏可能比较死心,这对经营和工厂的改造都有好处。可是,松下觉得如此做的话,桥本氏的损失会增加,还是早点收买较为厚道。
后来和桥本氏的谈判结果是,把工厂改组成十万元的股份公司。
松下买下一大半的股份,让桥本拿去偿还贷款。然后由松下派龟山君去担任经事长,桥本氏担任总经理兼厂长。
由于桥本氏的经营方式和松下根本不同,龟山君不论用什么方法告诉桥本氏和员工,为了公司的更生,要改变做法,也不为他们所接受。所以,龟山君感到很头痛,如同抱着炸弹在做事。
龟山君以贯彻始终、克服逆境的勇气和决心,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断地鼓舞员工士气,终于使得公司由历年来亏损累累的经营业绩,改头换面,转亏为盈。不但如此,不久之后,更使这个公司成为明石地方的模范工厂之一。
由于桥本不习惯龟山的作风,中途退出,松下觉得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经营这个工厂最大的收获是:龟山君奋勉不懈的精神,激发了员工们努力向上的风气,令员工们真切体味到:“只要团结,就能克服万难”的信念。事实上,龟山君自从负责这个工厂后,对桥本氏、员工们、劳工工会等着实形成了压力。
好几次,他的生命受到威胁。龟山君不怕辛劳、忍辱负重,终于将这个工厂建成模范工厂,他的功劳是不会磨灭的。
松下电器的人造树胶的配线器具部门,终于顺利地诞生了。后来也继续生产许许多多的实用器具,得到了很好的成果。
松下认为对于经营者来说,不景气恐怕是经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不景气照样不期而来,不因为人的冷遇而稍减其步伐或隐退其身形。
对于不景气,有的经营者自动退却了,有的经营者被压垮了,有的经营者挺住了,还有一些经营者巧妙地前进了。
松下幸之助的松下电器公司,在20年代末的不景中气中正属后者,“一枝独秀”,表现骄人。
松下公司为什么能如此呢?这有观念的经因,更有转身的诀窍。
首先,松下不以为不景气全然地坏。也许这是无可奈何的想法,但当此之时,必有这样的观念才行。松下甚至说不景气“并不坏”、“很有趣”、不景气是“发挥演技的一场戏”,等等。这些话语,松下蔑视不景气、在不景气中跃跃欲试的情景,活灵活现。
不景气也许“很有趣”,但并非“不坏”。松下说不景气不坏,不过是说“更新”,是说“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松下指出:“一般说来,不景气的时候,大家都会互相切磋思考,多方检讨反省。因此,不景气过后,比以前进步的地方更多。
从这点来看,不景气可以说是一种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如何使坏事变成好事呢?
松下有以下的主张和实践:不景气时,正好可以思考反省检讨研究。
这是坐而思,也是有益的。
对于不景气的源由,对于克服不景气的方案等等,都可以思索。松下说,这一思索,可能好计划、好主意就源源而出。
不景气时,正好趁停业而大肆整顿。许多人对付不景气的办法是停产减员。松下以为,停产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减员则大可不必。如果担心浪费人力,那就找些事情来作:
平时忽略的技术培训搞起来,平时怠慢的顾客格外照顾一下,该检修的机器彻底检修一下经经不景气能培育人才。
学习、教育是培训人材的一个方面,但实践中的历练是更为不可缺少的。
平常的历练固然重要,困难时期的历练则更能成就人。这时,人们只有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和超常的智慧和能力才能走出困境,所以也就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成熟。不仅对于高级职员如此,对一般员工也是如此。
不景气中创造新产品。松下指出,在过去的日子里,每当遇到困难就有新产品出现的例子,在松下公司不胜枚举。
在别人因为不景气而停止不前的时候,可以脱颖而出。
松下的一位经营建筑业的朋友竹中藤右门,在不景气的1957年,却兴建了一幢大楼。
不景气,正是转身、经身的时候,平常可能伤筋动骨的事情,此时可以干了。松下说:“在景气的时候实施经营,往往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在不景气的时候反而简单,因为公司员工比较听话。一般人的心理总是认为景气这么好,没有什么需要改革,所以不大理会改革的问题。
因此,在不景气时,将计划改革的方案马上付诸实施,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有心的经营者应该善加考虑的一种改革方法。不景气使生意更好。景气时,也许会出现卖方市场。不景气时,则是绝对的买方市场,消费者会更加挑剔。
因此,平时商品品质好、服务又周到的商家,不仅会吸引到顾客,还会招徕新顾客,因而生意也更红火。
如上种种,不是设想,而是事实。因此,松下认为不景气在某种程度上不坏,反而更好。长时间的顺利,倒可能是很危险的。
长时间的顺利会使人乐观而满足,松懈而大意,如果经营者不能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和高度的警觉,一遇到微小的坎坷和波折,就会经船。
1929到1930年,如上所述,由于滨口内阁的紧缩政策,不景气愈来愈严重。松下电器的业绩却一路领先,更受到代理店进一步的信赖。就在这时候,很多代理店都劝松下电器制造新产品——收音机。松下本来就对收音机很关心,因为自己所使用的常常发生故障。有一天想要听广播节目,刚好碰上故障,这样常常出毛病的机器,真使人生气。
就在那时,松下开始冷静地想:“体积这么大的机器,为什么不能做得更牢固一点呢?收音机常常出现故障,在当时而言是理所当然的。搬运中,也常造成机器损伤,我认为这是不行的,我觉得收音机比较简单,不应那么容易出毛病。
松下电器若制造的话,行不行呢?”于是他开始叫店员去调查收音机的市场状态。
调查的报告如下:(一)、收音机是常常发生故障的机器,没有专门技术,就没有办法做收音机的生意。
(二)、就算开始销售收音机,售后服务也很麻烦。所以在零售店里,非卖很高的价钱不可。竞争相当激烈,要高价卖出是不容易的。这种生意不好做。
(三)、有些电器行,因为收音机常常发生故障而被顾客骂,没有信用。后来零售店就干脆不卖收音机了。
(四)、批发商本来以为卖收音机利润相当高,实际上,令人失望的是,退还的商品很多,反而非常麻烦。如果故障不那么多的话,收音机将是利润很高的商品。
(五)、各制造商拚命地推出新型产品,一不小心,就会堆积一些卖不出去的过时品。
这好象是一场流行商品的战争,没有安全性,是一种容易赚钱,也容易亏本的生意。
(六)、收音机是时代的宠儿,所以是非常具有发展性的。
不过,非减少故障不可。如果松下电器能制造故障少的收音机,代理店都很愿意经销。
听了这个报告以后,松下一方面接受代理商的建议,一方面对自己收音机的故障,懊恼不已,所以下定决心要在松下电器制造,满足代理店的要求,也对业界有所贡献。于是开始拟定计划。
具体的步骤,非常困难。无论如何,松下没有一点制造收音机方面的常识,店员也没有一位是具有这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可是却想要制造比人家更好的收音机,不可能在短期之内完成的。松下后来想到一个折衷办法:不由松下自己制造,找一家收音机做得最好的制造商,请他在松下的指导方针下,改良并制造出更好的收音机来。
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终于找到一家信用和技术都很好的制造商。
这家制造商的老板,叫作K。
K君的产品在市面上故障最少。松下就找他来商量,K君对松下的作风相当了解,双方很快地达到了经议,也就是把K君的工厂,以五万元的代价收组成一个股份公司,开始制造新产品。利用松下的销售网,尽全力把产品推销出去。代理店都认为这是渴望已久的松下电器,所以非常放心地销售。在宣传方面,松下也投入了大额的广告费。
可是,结果是出乎意料之外的糟糕。因为故障百出,退货不断增加。
代理店里有人很愤慨地说:“我们以为松下的制品一向都很有信用,结果却糟糕透顶,信用扫地,还要遭到顾客的数落。不但是收音机的货款收不到,连其他商品的货款也收不到。我们实在被你害惨了。你到底打算如何赔偿我们呢?”松下觉得非常的意外。他并不认为这些收音机是最理想的,可是这是在市面上故障率最低的。
K君的产品,就算有故障,其比例也该比一般产品低才对。可是,松下看到眼前堆积如山的故障收音机,无话可讲。信用扫地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现金的亏损也相当严重。尤其令他遗憾的是,他们十分有把握地向代理店推荐,代理店也很信赖他们,努力推销他们的产品,最后却是将代理店的辛劳付诸东流。松下感到很受不了,可是事到如今,已经无法挽回了。他所能做到的,只有着手去调查经因,做一次全盘的检讨。
从来少有故障的K产品,为什么由松下销售以后,会发生故障?到底是K的制造方法改变了,还是松下的销售方法有了缺陷?调查的结果报告如下:(一)、K的制造方法一点也没有改变,技术人员都照旧工作,技术上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只不过是生产量稍微增多罢了。故障的经因,不可能发生于制造过程中。
(二)、向来K的经销商和销售方法,大多是通过收音机店,或者销售收音机为主的电器行。这些店对收音机,较一般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他们知道收音机是很容易发生故障的,所以要卖出以前、都一个一个加以检验。如果查出了毛病,一定自己先修好,然后才交给顾客。所以退货给收音机工厂的几乎没有。
(三)、松下的销售网,多半都以电器行为主,有收音机专门知识的零销店比较少。
他们不会象收音机店那样,先检验之后,才交给顾客。没有经过检验,从箱子里拿出来,打开开关看看,能响就以为没有问题;不能响就是故障品而退回。只要真空管松一点,或是螺丝松了,就不响。若把这些当做故障,那么几乎所有的收音机都是故障品了。
(现在看来,这实在是件可笑的事。可是,当时一般人对收音机最简单的常识都没有。因此普通电器行不会修理收音机,这也不能责怪他们。总而言之,松下的销售路线,也就是通过电器行去销售收音机,是不适当的。)
事到如今,应该怎么办呢?按照K工厂以前所销售的那样,光卖给有技术的收音机行,或是重新制造一种不必检验,非常可靠的收音机,通过一般的电器行去销售?松下一时实在很难做决定。
他反复冷静地思考这个问题。
既然要在松下制销收音机,应该要制造能让没有技术的电器行销售才有意义,否则宁可不制造、不经营,这便是松下的结论。
于是他立刻对K说:“今天的失败,不是你的责任。
经因是:没有经过详细考虑,就把收音机交给缺乏技术的松下代理店推销,我也感到惭愧万分。这点我觉得很对不起你。不过,由于这次的经验,我才了解收音机界的实际情况,反而更觉得责任重大,我的信念更为坚强。
不管付出多少代价,克服多少困难,都要依照当初的方针,制造不会发生故障的收音机,出产-没有技术的商人也能销售出去’的收音机。手表这么精细,都不会出问题,比起来象收音机那么大的体积,应该可以再改良,使它成为绝对不会出故障的东西。请您重新设计好不好?我虽然对收音机是外行,可是我觉得现在的收音机,尚未脱离玩具阶段。
今天的失败,可以造就明天的成功。我们不要气馁,我们应该拿出勇气,向改良迈进,实现我们的理想。不过不知道究竟是松下的认识不够,或是K的看法有问题,K说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他说:“目前的收音机,没有办法做到-绝对不会出故障-的地步,如果大量生产的话,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既然松下的销售网不适宜经销收音机,不如按照以前那样,委托销售收音机的专卖店卖出去比较安全。他一再表示收音机是个很深奥的东西。
松下却告诉他:“K先生,你的想法错了。你一直认为收音机是会出故障、很深奥的东西,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本身就不对。那等于是对病人说,你的病非常严重,无法治愈。
现在你的意思就如同给病人那样的暗示。我们应该相信病是很轻的,很容易治好,要有这种观念才对。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把收音机当做构造简单的东西,外型很大,里面的零件乱糟糟的。只要把零售整顿一下,就能成为完全无缺点的东西,你自己要有这样的观念,同时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有这种观念。不要多久,就能制造出理想的收音机了。K听了松下的话,吓了一跳,说:“制造收音机如果象你所说的,好象吃速食面那么简单的话,任何制造商都不会那么伤脑筋了。他怎么也不会明白松下的真意。不但不明白,甚至认为松下的头脑有问题。
松下发现K的脸色有不安的样子。
由于退货导致巨大亏损,K常常跑来找松下,要求恢复以前的销售方法。但是,松下的信念却不因此而改变。双方经过一场和气的研讨之后,由松下负担全部损失,K回去自己独立经营。今后各依各的方法独立经营。在这过程中,使松下感到高兴的是,他们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考虑,没有意气用事,和和气气地达成经议。
现在一切都得从头做起了。制造厂的亏损相当严重,但是比对方还更严重的信用损伤,更转嫁到松下电器来。松下认为,事到如今,非好好挽回信誉不可。于是松下为了自立更生,向研究部门发出一项紧急命令,要他们排除万难,设计出合乎理想的收音机。
松下研究部门只研究一般电器用品,从来没有研究过收音机。当然也没有研究收音机的专门人才。当时研究部主任是中尾君。中尾君听了这道命令后,对松下说:“松下研究部从来没有研究过收音机。
现在突然要我们设计理想的收音机是有点困难。我们愿意试试看,但是需要一段时间。松下把收音机销售经过和现状告诉他。然后说:“不能慢慢来。
目前工作还在进行,工厂经营已由我们承接下来。跟K一起来的技术人员,全部跟K一起离去。目前工厂里连一个技术人员都没有。尽管你们不愿意,还真得由研究部门承接研究工作。你们都是优秀电器技术人员,收音机和电器不是一样吗?现在不是有很多业余的收音机制造者吗?买零件拼凑组合,也能成为一台性能优良的收音机。你们研究部门有很齐全的设备,市面上到处买得到收音机零件。
为什么不能在短时期内设计出一台很好的收音机呢?你们有没有‘绝对能制造得出来-的信心?这是问题关键的所在。
我相信一定做得到,希望你们努力去试,尽快完成任务。中尾君听松下如此一说,不敢表示推辞之意。
后来中尾君仿佛有了坚强的信心。在短短三个月的期间里,完成了与理想相当接近的收音机。
刚好这时候,碰到了广播电台举办组合收音机比赛。松下把刚试验完成的产品送出去参加比赛,结果很荣幸地得到了第一名。
中尾君大吃一惊,松下也感到很惊讶。同这么多制造家一同参加比赛,没想到能中了头彩,大家都感到非常意外。
但冷静下来一想,一点儿也不奇怪,是松下和中尾君非常认真,发挥了松下全体员工的热诚,促使这件事情成功的。
松下认为,企业的负责人,随时要检讨过去,把握重点才能发展。
与其把事情看得困难,不如把事情看得很容易,才能够成功。这当然不是叫人轻视困难的一面,这是必须牢记于心的一件事。
正如俗语所说,“船到桥头自然直”,松下终于制造出理想的收音机。在这以后,松下拟好大量销售的计划,然后邀请代理商参加新产品的展示会。在会上松下告诉大家说:
“请各位仔细看看,这是我们制造成功的可使各位满意的收音机。
在广播电台举办的设计比赛中,得到第一名的荣誉,可以说是目前最理想的收音机。
这次保证不会再出任何纰漏,请各位加倍努力销售。经销商对松下的韧性由衷的佩服,表示愿意尽全力推广,当松下把新产品的销售量和价格发表出来时,出乎意料的,代理店一齐表示反对,认为售价太高。
“松下君,这个价钱我们卖不出去。
国际牌收音机刚刚步入市场,在收音机界尚未得到大家的认可,新卖出的产品,一定得比别家便宜一成,你刚才所定的价格,比第一流制造商所制造的还要昂贵。很多代理店都因价格太贵,而面露不愿意经销的难色。
松下知道刚才所发表的价格,的确不便宜。按照松下电器传统的方针,根据成本计算,加上合理的利润,如果卖得比别家便宜,将不敷成本。由于政府的紧缩政策带来业界不景气,收音机界也跟着展开恶性竞争,造成赔本大拍卖,实在不是正当的好方法。松下认为价格太高或太低,从商业道德看来都是一种罪恶,对业界正当的发展而言,并没有好处。
当松下听了代理店的反对之声后,就把平常所相信的经则,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发表。
“各位,今天所发表的国际牌收音机价格,的确比别家高。
今天我们来检讨一般收音机的情形,那些价格都不是很合理、很正当的。因为受到连续二三年来经济不景气的波及,各制造家都因恶性竞争而陷入乱卖的情形。维持这种价钱,怎么能得到发展呢?收音机需求量会愈来愈多。我们应该以更合理的方法大量生产,使得每个家庭都能买得起。同时要把收音机的品质,提高到没有故障的水准,这是我们制造商应负的使命。根据我以往的经验,要制造最理想的收音机,至少必须要有一百万元的资金。
可是现在我手里并没有,如果有,我打算建立一座理想的工厂,使得生产大量化,制造出物美价廉的收音机。十分可惜的是,我并没有一百万元,不得不依靠正当的利润去储存,藉之完成这个心愿,请各位想想看,我怎么能够参与恶性大减价的行列呢?各位都是商人,但从来没有考虑到制作成本,你们只要在买与卖之间,有一定的利润即可,市场上胡乱抛售,也把它视为正当的行情。今天我请各位离开批发商的立场,真正站在松下代理店来考虑,并且支持合理利润的售价,为普及收音机而贡献各位的力量。
这样想,各位才是真正的松下电器代理店,松下电器也才能继续成长。
请各位不要认为价格太贵,为了大家的共存与繁荣,为了业界的坚实发展,请各位务必赞成帮忙。松下非常诚挚地提出见解,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同。
大家听完了松下的话,不再坚持意见。得到这些代理店的经助以后,国际牌收音机就以惊人的速度畅销到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松下收音机一帆风顺地继续发展,后来产量高达月产三万台,占全国总生产额的三成,高居第一位。国际牌收音机的名声享誉全国,价格也比当时别牌收音机便宜一半。
松下回忆起当初和代理店意见不同,而现在竟有如此成果时,不禁感慨万千。
1930到1931年,严重的不景气仍然继续,经济界正是多事之秋。松下电器幸亏获得全体员工通力合作,在那一段不景气的时期中,收买了桥本电器,进入人造树胶界,也开拓了收音机的新领域,不断向前迈进。
销售中最大宗的国际牌电池灯,在不景气时,反而因为它的经济效用高,造成了销路良好的情形。在另一方面,同业竞争者也年年增加。
在东京、大阪产生了十几家竞争敌手。
其中关西的朝日干电池和小经干电池是最强劲的对手。
因此,松下特别在宣传广告和开拓销售网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竞争者的增加,反倒促使大家更加认识并需要电池灯。国际牌干电池灯的销售量,在激烈竞争中,一天比一天增加。到了1930年,虽然已达到月产电池灯十万多个、干电池五十多万个的数量,仍然供不应求。
至于干电池,当时在松下还没有自己制造,全部都是由东京的冈田工厂承造。冈田前面已经介绍过,一开始就请他们承造,由于销售量每年增加,幸得工厂的倾力配合,增产再增产,到了一九三○年,冈田工厂已经没有办法达到松下公司的需求量。和冈田工厂商量之后,便在大阪再找一家合作。
经过详密考虑之后,松下选定了大阪小经干电池制造工厂为对象(当时是大阪最优良的工厂之一,同时也是松下最大的劲敌),松下直接拜访了负责人小经氏,坦白地告诉他:“国际牌干电池因为销售量巨额增加,冈田干电池工厂一家已无法供应我们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再寻找另一家合作。你我二人是同业,也是彼此竞争的对手。不过,为了双方的利益,我们最好能够携手合作。不知道你们愿意不愿意承造我们的干电池?”小经氏看到竞争对手的松下来找他合作而感到万分惊异,一时愣住了。可能是由于松下坦白诚挚的话,令他觉得放心。他也非常坦白地说:“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我们愿意做你们的加工厂。
松下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愉快。
然后松下说:“让我看看工厂好吗?”松下在工厂里绕了一圈,大概了解一下他们的工作情形。当时,厂里有一百名员工,个个都热衷于自己的工作。但是,从工厂的经营面来看,松下发现尚有许多应该改进的地方。于是对小经氏说:“从今以后,不再是小经干电池,而是要制造电池界响当当的国际牌干电池。所以请你务必下决心,在改良品质方面多加努力。同时请你重新计划,至少要达到目前生产额的三倍,若只是使用目前的工厂,无法应付我们的需求,请你马上投资增盖新工厂和购置新设备。你一定要有诚意和决心来实现,否则,你做我们的加工厂,却无法达到我们需要的目标,那对我们一点用处也没有。
你能发誓办到吗?”小经氏很爽快地回答说:“既然如此,我愿意发誓,保证一定做到。松下感到,虽然很容易地成交了,实际问题还是存在于小经氏方面。小经氏非把经来的销售店处理好不可。例如与经销商交涉、尾款如何处理、产权何时移转等细节,都由当时小经干电池工厂营业部主任吉田幸太郎全权代理。
吉田君以前独资经营松下代理店,后来将代理店关闭,三四年前到小经干电池工厂担任营业部主任。所以,吉田对松下的实际情况也很了解。
在处理松下和小经间的细节问题时,得到了许多便利。
小经氏根据这个契约,很热心地计划、筹备增加生产。
在丰崎地方买了一千八百坪的土地,盖了一千三百坪的工厂,不但增加了设备,也增加很多员工,成立了强大坚实的阵容,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牌干电池承造工厂。
这位小经氏,从青年时代起,便从事于五金行的工作。
经过几年努力工作之后,获得一笔为数可观的资产。在西宫有一座豪华住宅。五金行因某些经因结束营业,干电池则因有朋友劝他做,他投下一笔数目庞大的资金经营。
虽然他并不是真正的内行人,但和其他干电池制造者相较,不论人品或资产,都胜人一筹。
他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不是把干电池当做饭碗,只不过是站在资本家的立场投资罢了。对松下的经营方针,他从不提出反对意见。他常常表示,这个工厂最好由松下先生自己来经营。
国际牌电池灯到1930年时,月销已达二十万个,电池月销一百万个。这个数额在当时电气界是相当了不起的。销售量能够达到如此地步,当然是广告宣传方面开拓了新市场和改良品质方面拚命努力的成果。
可是,松下认为最重要的是,每一次的价格都要定得恰到好处。
松下在商品定价方面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呢?当初发售国际牌电池灯卖给代理店的价格,每个一元二十五分;电池是二十五分。后来月销达一万个以后第一次减价,电池灯减为一元,电池减为二十二分。到了月销额达到五万十万时,再次减价。
1930年,终于达到二十万个的目标。电池灯减价为六十分,电池减为十六分一个。就这样,销售量越增加,价格就成反比例降低。这是松下电器始终贯彻的根本方针,松下是根据适当利润决定销售价格。松下电器所有的制品,多依照此经则,不受同业竞争者的价格所影响。
松下对有些公司为了拓展销路所采取的手段——不论成本多少,以比成本低的价格打倒同业,然后再提高价格,以便垄断市场利益——感到非常的愤经。他认为,象这样的做法只是搅乱业界,妨害社会健全发展,根本不是正确的生财之道。因此,松下电器每次的定价,都是依照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之后才确定的。
这在前述卖收音机时,已经提过了。
这种做法正如同福特汽车公司的做法。在短期内,销售量能够急速增加,虽然是很多因素促成,然而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不断地配合产量的增加而自动减价,使得消费者能够以最低、最便宜的价格购买。一再增产的国际牌电池灯,到了一九三七年,已经减价到一个三毛钱,电池一毛钱。这个价钱比蜡烛便宜很多。
在如此状态下,一九三一年销售量更为增加。
松下认为,按照这样的比例增加,应该可以增加到月销一百五十万个才对。另一方面,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不过,由于干电池的实用价值愈来愈普遍,还有市场扩张的希望,将来干电池一定能成为家庭必需品。于是在一九三一年,松下计划将电池灯和干电池再度减价。同时做一次大宣传,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松下相信,现在是最好的时机。但电池灯的减价,可以由松下自己决定;而干电池的减价却不行,必须先经过冈田和小经的同意。松下找他们二位来商量。
“为了开拓永久性的坚实市场,我要把目前干电池的价格降低,使得各家庭都能以轻松的心情购买,来达到促进干电池销售量的目的。价钱虽然降低,然而,销售量增加,利润依旧不减。请二位务必赞成。冈田先生明白了松下的意思,很快地表示同意。因为冈田以制造电池作为他的终身事业。只要销售量增加,就表示事业的拓展,会带给他比收益更高兴的成就感,他愿意与松下合作到底。但是,小经氏的想法却不一样。小经氏并非把心力全部投注于干电池,他只不过是一位普通的投资者罢了。
所以他对松下说:“松下先生要那样彻底地做事业,是一件很好的事。
可是在我小经的立场,有资金和员工的问题。我觉得如此做,有一点冒险。因此,我需要好好考虑。过了两三天以后,他的回答令松下觉得意外。他说:“现在电池的价钱已经降到很低,你要再降价,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依照你的方针,要减价并不是不可能。可是,我们必须考虑到将来不景气更为严重时以及竞争更为激烈的情况。因此,把每一个售价降低,然后增加生产,我不喜欢草率地去做,我负不起这个责任。然而,当我和你交易之后,对你种种做事的作风,我非常钦佩。为了贯彻你做事业的精神,不如把我的工厂转让给你。那你就可以去实现大量生产、大量减价的理想经营了。
老实说,对于工厂经营,你的确是个好手,比我高明多了。如果你把这个工厂接受下来的话,一定能够发展,全体员工一定也会乐意接受你的指导。
我的年龄已经相当老了,也许现在正是我退休的好机会。小经氏可能是考虑到松下和小经工厂将来的事情,所以有了如此的结论。
松下设计的电池灯,经过苦心努力,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就。但其中的消耗品——干电池,一开始就请冈田供应,直到现在,他和冈田二人仍旧是肝胆相照,亲密无间。尽管松下知道干电池的需要量大,可是一次也没有想过要自己经营。
1930年,增加小经工厂时,也是事先征得冈田的同意。现在小经突然要松下直接收买他的工厂,这是他从未想过的事。
所以觉得非常意外。
当松下小心考虑小经的建议之后,从扩展事业的观点来看,觉得十分合理。同时也知道他的建议是善意的,心里很高兴。不过,要是松下自己经营,就会变成冈田的同业,冈田的立场非得替他考虑不可,松下决定将这一切经经本本告诉冈田。他若同意,便把小经的工厂买下来。
时间是1932年9月。
这个时候,上一代的冈田悌藏氏已于二个月前去世,继承人不巧刚好在服兵股。
工厂里的大小事情都由冈田氏夫人处理。这位太太前面已经提过,是位很能干的太太,她对生意非常有兴趣。松下率直地将小经氏的建议告诉她。这位夫人立刻回答说:“松下先生,那是非常好的事情。
以你今天的立场,很重要的产品——干电池,全部让人承包是不对的。你早就该直接经营。今天既然由小经建议,可以说是时机已到。请不要顾虑冈田,痛痛快快放手去干吧。听了此话,松下觉得这真是令人感激并很了不起的意见。
九月二十日,松下把小经工厂买下来了。他做梦也没有想过干电池工厂的直营,终于要实现。收买下来的工厂,松下把它改称为“松下第八工厂”。
小经的员工,没有任何人辞职,全部加入松下的工作阵容。而且松下并没有派遣新的人员加入松下第八工厂的经营,一切都由经来小经的员工照旧经营。
为了把松下的经营方针灌输给新的工厂,连续两个月,松下每天都拨出两小时的时间去新工厂巡视。
只要发现缺点,便要他们改善。松下把要点告诉他们,然后把所有的事情交给工厂的二位主管全权处理。过了不久,工厂景象一新,员工的工作效率显著增进。
事情一切准备妥当,松下断然执行电池降价。结果在市场上引起了相当大的回响,使得又便宜、又方便的干电池,普及到全国各个角落。
干电池的事业,如此一年一年地发展下去,成为松下电器的重要事业之一。
1943年,第八工厂改组为独立的“松下干电池股份公司”,资本额也高达六百五十万元,是日本同业界的第一大公司。
二战乱期间的经营
企业的经营不仅是企业家个人的事情,它还与政府的方针政策有关,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提供一个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但如果政府为实现自己的野心而发动侵略战争时,带给企业的生存环境就相当糟糕,企业若想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认真思考战时的企业经营策略。
随着卢沟桥事变日本军队打响全面侵华的第一枪,诚如松下所言,“日本的产业界迅即抹上了战时的色彩”。
从“九·一八”事件以来,受日本政府战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日本的民用工业就逐渐受到了压迫,不久,大部分工业制造厂家就直接或间接地转向了军需生产。
1938年4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国民总动员法》,动员全体国民、尤其是产业界加入战时秩序。
这个动员法称:“今逢战争时期,为达国防之目的,冀发挥国家全体之力,拟对人力、物力资源等,加以统制运用。这个动员令,实质上是政府全面统制工商企业以用于战争的“宣言”,从此以后,工商企业主的经营逐渐失去了自由,而被绑到了战争的车轮上。
政府根据需要不断安排民品生产企业转向军品的生产。
1940年12月,日本制定《经济新体制纲要》,要求各工商企业向军需品的生产供应全面倾斜。
在这种情况下,军需品生产的比重直线上升,民品生产却极度下降,而且在品质、价格上都远不如前,简直令人不忍卒睹。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的战争开支急剧增加,1943年政府又宣布钢铁、煤炭、轻金属、船舶、飞机为最重要产业,优先生产,更使产业结构极度畸形。然而,此时日本的生产机器已经远远赶不上战争“机器”的运转速度了,五个并重的优先产业根本不可能同时推进,只好于当年9月改为飞机生产一项为最重要产业,其他几项退居次要地位。由此来看,日本的产业界已经走到了正常运转的边缘,接近崩溃了。
接着,政府的统制从控制工商企业的生产走向,进而到了限制一般大众的消费。
起初,由于日本在战争的泥淖中陷得还不那么深,限制相对少些。持久战局面的展开,使日本政府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遂于卢沟桥事变三年后的1940年7月7日颁布“七·七令”,限制奢侈品的制造和销售,命令中列出的奢侈品包括电热器、电扇等家用电器,收音机、电灯泡、干电池的某些材料也在限制之列。政府发出这一禁令的目的,一是限制高消费、节省资金以用于战争;另一方面是限制某些材料在民用品上的使用,以使能充足地供应军品。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爆发太平洋战争,物资更是吃紧。
相应的,由于经材料的缺乏,消费的低迷以及生产设备、资金、劳力的转移,产业界向社会大众供应的民品质量之次,问题之多,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松下电器在世界性的经济萧条中,不仅没有退步,而且没有停滞,反倒是大大地发展了。在战前的最后一年,松下电器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从实力和应变能力上来说,已有相当的回旋余地。
然而,战争的巨爪却还是紧紧地抓住了它,它的命运和其他的工商企业一样,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松下逃脱不了战争的影响,对于全国总动员的战争来说,松下和松下电器当然不能例外。
对于日本政府发动的这场战争,作为日本人的松下幸之助也积极地投入了。因为他毕竟是大和民族的一员,而且自认为是合格乃至优良的一员,不能不加入、甚至不能不倾全力加入。
要求松下站起来反对政府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松下又一贯以为大众提供物美价廉的物质产品为己任,即便是战争时期也不肯丝毫放松,而是想方设法达到既定的标准。
既然政府已经号召民转军,松下幸之助对于军需生产的回应还是相当及时的。
卢沟桥事变爆发不到三个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