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冒死黑夜驾小舟,载陈友谅之尸,护陈友谅之子陈理。奔武昌,立理为帝。陈友谅死后,群龙无首,张定边不愿做朱元璋的降将,便遁入空门,晚年时尤能杖毙猛虎,由此可见张定边之勇猛。
“张定边啊!很不错啊!”
“忠勇赛关公,智谋比诸葛。”这是后世一些人对他的评价,虽然不乏夸大之词,但更多的是对他人品与能力的肯定,如果陈友谅能够多听张定边的劝谏,即便不是朱元璋的对手,也不会那么轻易的失败。
“那张定边现在在哪里?”高远问系统。
“当前张定边植入的身份是宿主的远房兄弟,目前外出为宿主打探消息去了,马上就会回到宿主身旁。”系统解释道。
“嗯!好的。”
走在街道上,并没有高远想象的那么热闹,来往的行人也变得稀疏起来,从过往的行人脸上也能看出他们的惶恐和不安。带着一肚子的疑问,高远拦住了其中一名老人家问道:“老伯,究竟发生何事?为何你们都如此惊慌?”
那老伯看了他一眼,叹了一口气,愁眉苦脸地道:“公子难道不知?张角的大军已经包围了长社城,只怕再过几天就破城了,届时怕是连性命都难保啊!”
听了老伯的话,高远想起来了,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著名的长社之战。虽然黄巾军人多势众,但是缺乏战术素养,依草结营,被官军利用火攻大破营盘,全军溃逃。黄巾军溃逃途中,又被前来增援的骑都尉曹操军阻击,损失惨重。东汉官军与义兵联军将南路黄巾军一路追杀,黄巾军死伤无数,南路的黄巾军元气大伤,并被截断了与北路黄巾军的战略联系,使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迅速被扑灭。
看着发呆的高远,老伯还以为他被吓傻了,便出言安慰:“小伙子,趁着黄巾军还没破城,赶紧跑吧!”
高远反应过来对着老人道:“放心吧!老伯,黄巾不会打进来的,您尽管放心吧!”
听了高远的话,老人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觉得他是不是被吓傻了,几万大军围城,城中只有数千兵卒,明眼人都看出守不住,高远居然还说黄巾打不进来。这是疯掉了吗?
高远看出了老人眼中的不相信,也没多做任何解释,只是像他道了声谢,便走掉了。
走在路上高远正在想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有一块立锥之地,在东汉末年,出身基本上决定了一切,虽然还没有形成像魏晋南北朝那种“上品无寒门”的情况,但也已颇具雏形。士族掌控了百分之八十的资源,他们控制了官员的选拔、赋税的征收等等。大汉养士四百年,士族已经逐渐成为了国家的蛀虫。
虽然士族危害了国家的安全稳定,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是一个士族当道的时代,在这个年代出身士族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列如那袁绍名门之后,单是“四世三公”这块金字招牌就不知为他带来多少好处。再比如曹操阉宦之后,在名声上不知道差了袁绍多少,以至于最开始那些人才大多投袁而不事曹。再比如刘备在得到皇叔称号时也只是一织席贩履之辈,并不被人待见。
所以高远如果想混出个门道来,首先必须要把自己的名号打响。这次黄巾之乱恰好就是一个契机。而原本汉末三国的那些诸侯也正是借着平定叛乱的功绩慢慢发迹的。
“嗯,有了!”
正当高远为自己想到一个办法而感到高兴时,“啪”的一声打断了他的思考,高远感觉到自己的肩膀被人拍了一下,回头一看,一名身高八尺留着美髯的魁梧汉子直勾勾的看着他。
“兄长。”见高远不说话,张定边率先开口。
“定边?”高远有些不确定。
听到高远的回应,张定边笑了笑,道:“你让我打听的事我已经打听到了,因为战乱的原因,皇甫嵩太守为了方便指挥,已经将府衙搬到了城墙上。”
听了张定边的话,高远回道:“嗯,好!走,我们去找皇甫嵩。”
心里却想到:“没想到系统植入的记忆这么契合,简直是无缝对接。”
这时张定边却有些疑问:“兄长,你打听太守大人的府衙难道是要去投奔他吗?”
高远想了想,道:“投奔?姑且算是投奔吧!”在高远心里,他只是要借着此次战斗将自己的名头打响,而皇甫嵩正好算是一个跳板。言罢,高远带着张定边向皇甫嵩的府衙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