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五十八章 成立北镇抚司!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哀求、挣扎声越来越远,隐隐约约传来“扑通”一声响……

    幽暗的井水咕咕冒泡。

    现场解决,一套动作下来干净利索。

    屋子里剩下的几个太医脸色全都变了。

    那名给黄子澄把脉的中年太医颤抖着退下来。

    另一名名医上前继续为黄子澄把脉。

    纪纲微笑着问中年太医:“李太医,黄大人病情怎么样?”

    中年太医颤抖着说:“从脉象上来看,黄大人病得不轻,怕不久于人世……”

    闻言,纪纲面色一喜,马上夸奖道:“李太医不愧是御医啊!医术精湛,说到根子上了!”

    下面的程序就是治疗。

    在纪纲的严词要求下,太医院的太医们开始对黄子澄进行抢救。

    “你们干什么!”

    躺在那装病的黄子澄,终于察觉到了情况不对劲,拼命大叫。

    可是,任凭他喊破喉咙,也无济于事。

    对医师来说,患者大喊大叫不配合很正常,医者父母心嘛,可以忍受。

    继续治疗就行了。

    ......

    翰林院外,一份以吏部名义发布的公告醒目地贴在红墙上。

    一大群官员在观看。

    一个官员念出声来:“翰林学士黄子澄,身患病重,需调养将息,年内所有大小经筵,均着停止……”

    翰林院官员们面面相觑,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疑问。

    “黄大人前几日还好好的,怎么就病重了?”

    有知情人道:“可能是为了躲皇太孙吧。”

    “应该是了.......”

    黄子澄是翰林院的老大,他不上班需要通告。

    ......

    黄子澄府上。

    六名太医院御医,对黄子澄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治疗。

    他们扒开黄子澄的血管,放了一斤多的血。

    紧接着又给黄子澄吃催吐药。

    用肉桂,茴香,甜根菜,盐等调制成药水,给黄子澄灌肠。

    每两个时辰灌一次,连续五天。

    眼看不见好转,医术精湛的李太医,提出用烙铁治疗法。

    他用滚烫的烙铁把黄子澄头皮烫出几个大血泡,再将血泡挤掉。

    不仅如此,赵太医也提出了一种治疗方式。

    在黄子澄的脚底涂满鸽子粪便。

    接着鼻孔塞满喷嚏粉。

    最后全身涂满热膏药。

    纪纲看得心痒难耐,他也才想到了一种专业的治疗方法。

    他从诏狱提了两个刚整死的文官,把他们的头盖骨磨成粉掺进泻药,给黄子澄服下。

    最终,顽强的黄子澄终于去世了。

    纪纲不禁感叹,黄子澄这厮的命是真硬啊!

    黄子澄的家属全程观摩了治疗过程,并对几位太医表示感谢。

    在他们看来,黄子澄曾是皇太孙的老师,皇太孙派这么多太医来,是真想救人。

    而且这么多天,大家的辛苦他们都看在眼里。

    治疗过程都是公开透明的,不存在虐待。

    只怪黄子澄是读书人,原本身子骨就弱。

    黄子澄的老婆许氏与儿子黄圭、黄玉、黄润、黄泽,他们一个劲的称赞皇太孙的好!

    家属们没有医闹,黄子澄的朋友们却不让了。

    有翰林院官员对治疗程序提出质疑,尤其是灌肠。

    太医院当场打脸他们,称太医院用的是唐朝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里的小续命汤。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战掉,语言謇涩,肢体麻痹,神思昏乱,头目眩重,痰诞壅盛,筋脉拘挛,屈伸转侧不便,涕唾不收。

    又有人提出疑问:“那放血是什么情况?”

    太医院再度说明,称这是西医里经典的放血治疗,所谓中西结合。

    也不知道太医院从哪搞来的偏方。

    其实,“放血术”统治欧洲医学界上千年。

    原先,放血术都是由教堂的僧侣来进行,一直到了1163年,亚历山大三世宣布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欧洲民间的理发师。

    理发师扛起了外科医生的“重担”。

    因欧洲的理发师帮病人放血,转灯变成理发店的标志。

    也就是大街上理发店门口转动的彩灯,红色和蓝色分别代表动脉和静脉。

    美国人的国父华盛顿,就是放血术放死的。

    一共放了四次血,差不多五斤重,就这还没有立刻死亡。看书溂

    相比华盛顿遭的罪,黄子澄才被放血一斤多,算不了什么。

    最终,翰林院学士黄子澄、皇太孙的老师,因御医抢救无效死亡!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