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没有太过震惊,但表面上却是要摆出一幅惶恐的样子,这分明就是臣子无能出了个坏主意,真要是今天君臣奏对传出去,他孙承宗的名声可就彻底完蛋了。
只是让孙承宗没有想到的是,皇帝还真就按照他的预想那样直接开口给了他台阶下。
“孙师,朕知道你这是在提醒朕要从战略角度防备唐人,但如今局势对我大明不利,御书房里也只有朕和孙师二人,孙师可莫要像外人一样用这种方式来劝诫朕。”
孙承宗脸上有些尴尬,心里却是十分欣慰皇帝并不好忽悠,这对于外面的大臣来说或许不是什么好事,可作为帝师,他却是非常欣慰的。
奴儿干都司确实是孙承宗故意加上去的,当然前提是那地方早就不在大明的控制范围内了。最近朝廷中有不少此类言论,以孙承宗的眼光自然看得出这是唐人在背后运作。
逻辑也很简单,唐人委托李旦集团从奴儿干都司购买野人女真的事情早就传遍了大明,除了倭国人对此有些不满,其他各方对此都没有太过在意。
在台南,有用野人女真充当家丁算是唐人独有的一种潮流,倒是引起了许多世家子弟的效仿。
可真要说起来,那个偏远的地方可不会有谁去真的重视。孙承宗和大明其他朝臣一样,并不觉得奴儿干都司那种地方有什么战略意义,哪怕知道通过海路可以抵达那里,从战略角度来说,孙承宗也不认为那个地方会对辽东有太大影响。
之所以还要提及,主要的目的还是担心皇帝会把那地方卖的太过便宜。
在一众朝臣拿了唐人好处准备运作此事的情况下,孙承宗可以预见皇帝最终会因为朝臣压力而妥协。
所以孙承宗觉得应该卖个高价,同时也要效仿唐人那所谓股市的玩法把更多士绅的利益与大明重新进行捆绑。
“陛下,微臣认为不如给唐人封爵,而非直接以宗藩关系确定藩属关系,更适合当下的大明。”
天启微微错愕,随即立刻反应过来孙承宗这番意思,眼前一亮有些急切的说道:“孙师是说勋贵?”
孙承宗含笑点头道:“没错,而且还是开府勋贵。”
天启皇帝猛的站起身来在御书房来回走了几圈,先是一脸兴奋的盘算了一下孙承宗的提议,可紧接着他便眉头紧皱问道:“孙师,此事怕是不好操作吧!唐人也是我华夏一脉,尽管锦衣卫上报的消息都是他们背离儒学,但他们的传承终究会有儒学的部分,人家对我大明的了解显然不是外邦蛮夷可比,如此操办怕是唐人一眼就能看穿我大明的目的吧!”
孙承宗点了点头:“不错,陛下,唐人确实可以一眼看出我们的目的。可那又如何,华夏正统终究是我大明,唐人至今还在借用我大明的藩属关系进行贸易,由此可见这藩属关系他们不会轻易否认。”
“只要他们还需要大明的人口,需要大明的物产来充实他们的实力,他们就必须与我大明妥协,而不是现在就撕破脸皮。”
“只要陛下下旨赏赐,唐人就只能选择接受。到时候为表亲近,展现我大明与大唐同是华夏正统传承,许以国公地位就不算逾制。”
“开府国公在唐时就已有,这方面唐人接受起来反倒是会比我大明更加容易。如此对内我们可以私下说是效仿西南羁縻管理,也方便唐人从我大明招募流民百姓,双方得利,我大明再将东港、旅顺、奴儿干都司等地交给‘唐国公府’管辖,就不算割让土地与外人了。”
天启皇帝微微点头,脸上已经有了些许兴奋,尽管他很清楚这就是他的老师帮他找的合理借口,说穿了终究还是在对唐人妥协。
可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也相当于把唐人纳入大明范围之内,毕竟羁縻管理和海外藩属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前者算是大明内部的管理模式不同,而后者可就是公开承认属于两个国家了。
这不仅仅是个面子问题,还是后续处理唐人的一个前置条件,如果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确定,那么就算大明将来处理了辽东建奴问题,再想发兵处理唐人也会十分难办,周边各国肯定会人人自危,到时候说不准就会联合起来对抗大明,以求自保。
换做是唐国公府,这可就是大明内部自己的事情了。不说将来如何处理,就是再进行武器贸易或者寻求唐人帮助,充其量也就是朝廷和下属国公府之间的事了,哪怕给再多封地,那也只能说是赏赐,而不是割地。
天启皇帝微微颔首道:“孙师此策可是效仿唐人对李旦家族的做法?”
孙承宗点了点头:“回陛下,微臣却有部分想法来源于此。此外微臣还有另外一番谋划则是对我大明内部,不知陛下可能想到?”
这种反问句也就是孙承宗敢说了,仗着是皇帝的师傅,他说几句考校皇帝的话也不算逾越,换做其他大臣,皇帝身边的太监就敢下令杖毙对方。
天启皇帝很聪明,刚刚只是因为兴奋这层关系而没有深思,如今被孙承宗提醒,立刻就反应过来说道:“孙师妙算,这般做法我大明其他勋贵怕是也会有想法。正好辽东局势急需资源投入,各家勋贵怕是想躲也不能躲了。”
孙承宗笑着道:“不止如此,微臣还准备在此基础上向陛下请恩旨意加赐,加赐文臣封爵。刚好可以借着这次机会给唐人那所谓的委员进行文武分立,我大明都是文武分立,又怎能不分享给唐人。”
天启初时还有些惊讶孙承宗的胆大,这文官封爵可是皇帝和勋贵一直死死捏在手里的底线,这立国两百多年里,皇帝们和勋贵们哪怕是再在怎么被文官打压也从不曾放手,主要的原因便是这才是双方底线。
勋贵意味着与国同休,那是光明正大可以世袭的东西。而文官权利再大,终究到了年纪需要告老还乡,在位时可以风光无限,退下去之后一样要成为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原本天启皇帝下意识就要反对,可稍稍琢磨孙承宗的意图,他立刻就明白这是孙承宗的一剂毒药。
给文官开放晋升勋贵的渠道,看似是在拉拢士绅文官,其实就是在用阳谋分化文官集团。
尽管这计策后患无穷,可对于天启皇帝来说,大明到了这个阶段还真就需要这些。
换做是之前的天启皇帝,他绝对不敢答应孙承宗的这个计谋。因为他很清楚一旦开了这个口子,他这个皇帝就算是给大明王朝敲响了末日丧钟。
文官能成为勋贵,那些文官就有无数办法更加合理的垄断官位,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终究需要按照规则有所回避。
到了那个时候,这家天下就会被分裂成无数个小利益团体的天下,老朱家的皇位也会成为摆设,彻底丧失了文武制衡的手段。
不过在看过许多唐人报纸之后天启皇帝也有了别样的想法,那就是放开和收回的权利还在皇帝手中,只要拿捏的好,驱动文官勋贵们去解决建奴问题会有极大助力。
其次一旦文官勋贵出现,也就意味着文官集团会再次分裂,更适合皇帝重新制衡文官集团。何况从天启皇帝对唐人的了解来看,他可不会天真的认为唐人是个可以在短期内就能解决的问题。
唐人在他的眼里其实比建奴更加难缠,因此他觉得只要唐人这个另类能够接受‘唐国公’这个身份,文官勋贵就不会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