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
齐军不日便要进抵南燕了,要是卫人还不走,到时候就难以托辞分头行动了。
齐军是不会走卫国那条路的。
那条路即便能够达成目的,自身的损失也绝不会小。
齐军的进军计划,是向西南行进,攻取酸枣之地。
随后,兵分两路。一路为中军及所有车乘,由齐侯亲自率领,走大路攻郑修泽城。
不必指望攻下城池,只需要刷个脸,向郑人表明齐侯在此即可。
另一路,由太子诸儿率领,统合左右两军的徒卒,经由酸枣向南,一头扎进人迹罕至的萑苻之泽。
萑苻之泽,在濮水与泛水之间,其间水道纵横,沼泽密布,因而鲜有人口定居。
要说有人居住的话,也就是郑国的盗寇了。
《左传》记述,“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便是此处。
穿越萑苻泽后,齐军将面对的第一座城邑,是郑国清邑。
清邑,在现代中牟县以西,东北向西南通往新郑的水道在此处汇聚,清邑于是成为了控扼该处水上交通的咽喉所在。
诸儿的企图,便是等郑军通过清邑北上与齐国中军对垒之时,率齐军主力从萑苻泽中杀出,攻取清邑,截断郑军的水上补给通道。
如此,则郑军将不得不向西撤往旧祭小城就食。一旦郑军让开通道,齐国中军便能一举渡过濮水,穿越郑国公室专属的猎场圃田,前往清邑与左右两军会师。
清邑距离郑国国都新郑已经不远,而郑军的主力那时却应当还在旧祭,若是齐军继续向南,便能在郑军主力回援之前先兵临新郑城下。
---------------------------------------
眼看着城下的齐军越聚越多,胙、南燕与被围于廪延的郑人都渐渐失去了坚守的勇气。
王十三年秋九月下旬,齐侯禄甫率领齐国国师三军,全部抵达了郑卫边境。
齐国中军打出象征王师的大白之旗,在南燕城下以齐小戎之阵横列。
信使一个来回,南燕人装作是终于弄清了对方代表王室前来征讨,于是开城归降。
齐军随即进入南燕。
又一日,廪延陷落。
实际上廪延的武库是空的。郑国人早已耗尽了手头的箭矢,几乎没有一点反抗的能力。
高傒不费吹灰之力,便将高子之旗插在了廪延的城头。
接二连三的消息传入胙国,胙人也坐不住了,主动找上了国仲,献城而降,只求齐军不要在城内掳掠。
当然,这一点还是可以满足的。
补给线上的钉子都已经拔除,齐军于是开始执行下一步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