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的仇,竟要他们家破人亡。
背主求荣,不仅没能求得荣华,反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早知如此,莫如当日做那铮铮忠臣,死后还能落得个好名声,如今悔之晚矣。
一道天子令,有人自此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有人家破人亡,百年望族从此败落。
柳家、易家、韩家……一时间,京都内的名门望族人人自危,为新帝的雷霆手段感到惊骇,一些本打着趁着新帝立足未稳,能多捞些好处的豪门被当头一捧,不仅不敢再动什么手脚,相反,还要将手手脚脚都束起来,就怕哪只手伸过了界,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新朝伊立,就斩了一大批贪官污吏,百姓个个拍手称好,赞扬圣隆皇帝圣明,必将是一代明君,趁些机会,新帝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意料之中的几乎没有遇到阻碍地就顺利推行下去。
一场雷霆清洗,扫掉了旧朝一半有异心的官员,新晋了一批新官员,原雍王府的一干幕僚将军,个个身居要位,很快就稳定了朝纲。
这恐怕是史上龙位易主,政权更替事件中流血最少,稳定最快的经典,但绝对是风波最多,最诡异难测的。
在这诡异而又平和的皇位更替中,百姓迎来一个昭雪的新年,生活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更甚至因对新帝新政的信心,生活似乎多了些期待。
过完年节,便到了圣隆元年,新帝携百官于皇陵祭天,一连三日,三天后,从怡天居传来消息,正恒帝驾崩,这位在新帝登基后地位尴尬的前帝王死得一点波澜也没有溅起。
出殡当天,新帝虽给了他应得的帝王礼仪,但没有装模作样的亲自扶灵,毕竟太上皇还在世呢,而正恒帝子息虽少,但也有存世者,譬如东宫。
世人口中东宫必指太子,古往今来皆如是,但正恒帝一朝却比较奇异,东宫是有太子没错,但只要在朝为官者,一旦提及东宫二字,必知那说的不是太子,而是太子同胞姐姐,长公主祁芍。
同体弱多病的太子相比,长公主身体康泰,太子聪慧,帝王谋略无一不精,且心怀仁心,若非天生病弱,他就是那天生的帝王之才,守成的仁君,这些赞语,同样可以用来形容长公主,若非生而为女,她就是那雄材伟略的帝王之才,论智慧谋略,太子尚有不及,论手段心性,足以媲美先帝,东宫一众谋臣幕僚,背后的主子就是长公主。
幼时长公主也曾名动天下,只可惜生不逢时,没风光个几年,伴异象而生的百里家少主就夺去了世人的注意,一连六年,不管她做出多轰动的事情,上面总有个小不点稳压她一头。
幼年时,这一大一小两个风云才女就一直不对盘,主要是心高气傲的长公主殿下忍不下那口气,而某个小不点却整天一副傻楞模样,偏偏就这样,长公主殿下还是只能当下面那个,被压倒了一次又一次。
十年前,百里墨伴随着百里一族而消失,就在世人以为被压了六年的长公主殿下终于能翻身农民把歌唱,一飞冲天的时候,长公主却从此深居东宫,轻易不现身人前,但东宫之名却越加强势起来,甚至不少重臣都有心里准备,他日正恒帝驾崩,体弱的太子登基,摄政者必为长公主,蛰伏十年,或许长公主等的就是那个时候。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长公主跟百里墨怕是天生八字相克,好不容易顺风顺水了十年,百里家的事情一爆出来,百里墨连人都没出现,只一道征讨令发出来,就让长公主十年的努力付之东流,败得惨不忍睹。
正恒帝退位后,长公主和太子依旧住在东宫,圣隆皇帝没有对这两人另加处置,没有让他们搬出东宫,也没有撤去祁泽太子之位,一切保持原状,如今正恒帝驾崩了,长公主和太子的处境就尴尬起来了,总不好再让他们继续占着东宫和太子之名吧?
不少朝臣都在猜度圣隆皇帝的心思,按理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撤了祁泽太子的名号,然后将他们姐弟俩幽禁起来,太子本体弱,想来活不了几年,而长公主,等过些年,找桩亲事,将她远嫁了便是。
可是,正恒帝驾崩,圣隆皇帝竟然允许长公主现身人前扶灵?这就让一些想借此事讨好皇帝的臣子不得不再三思而后动了。
长公主扶灵从表面上看来,合情合理,更合乎礼仪,似是没什么问题,但往深里想,这里面的文章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