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阶左右的九名小宦官依次将手中的静鞭一一抽响,一阵噼叭的鞭打声中,早已排好了队的朝臣们一路小跑地沿着宫道踏上了台阶,走进了宽敞的大殿之中,而此时的龙椅上依旧空无一人,一众大臣只能静静地在殿中肃然而立,恭候着圣驾的到来。
“皇上驾到!”群臣们等了约摸一盏茶的时间,内廷里终于响起了一迭声的喊朝声,弘玄帝在一众大小宦官们的簇拥下,缓步从后殿转了出来,径直走到大殿前墀上的龙椅上落了座,紧跟着,太子萧如海也由几名小宦官陪同着转出了后殿,落座于前墀下的一张金椅上。
“臣等恭迎圣上。”一众朝臣见圣驾已到,纷纷跪倒于地,大礼参见。
“众卿平身。”弘玄帝虚虚一抬手,声线平和而又不失威严地开了金口。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众朝臣们谢恩已毕,各自按品级高低分文武而立,一股子肃然之气中,早朝正式开始了。
“启奏陛下,微臣有本章在此。”朝臣们刚刚站定,太仆寺卿陈明远便有些个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高声道:“臣愧为太仆寺卿,负有重整马政之责,却几经努力,未能觅得种马,以整良马之匮乏,今幸得项王三子萧无畏不惧艰险,深入燕西之地,贩回良马数百,善莫大焉,臣恳请陛下将此良马尽数拨于马政,以为配种之用,另,臣以为项王三子此举有大功于国,当重赏之以为群臣之表率。”
“陛下,臣附议,臣以为萧无畏此举乃利国利民之壮举也,确当重赏。”
“陛下,臣以为陈太仆寺卿所言有理。”
“陛下,有功当赏,臣以为萧无畏此功当可封爵,依我大胤律令,凡亲王子有功于国者,当以升爵为赏,今萧无畏年已十七,尚未封爵,臣恳请陛下册封其王号。”
陈明远的出列便是个信号,话音刚落,呼啦啦便站出了四、五十名朝臣,皆纷纷出言附和陈明远的提议,其中不单有太子一系的人马,也有些老成持重之辈,也站了出来,为萧无畏的封爵呐喊助威,这还不算,朝臣们话音未落,太子萧如海也站了起来,潇洒地一转身,面对着弘玄帝一躬身道:“父皇,儿臣以为众朝臣所言无虚,九弟此番深入燕西,累经风险,更曾遇盗匪夜劫,九死一生,方为朝廷贩回了种马,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重赏不足以服众,且九弟文武双全,足可为朝廷之屏障,儿臣愿保奏其为淄博王,坐镇淄博,为我大胤确保一方之平安,恳请父皇恩准。”
淄博王?我靠你个死老三,你小子是要老子去送死啊,奶奶的,你有种!萧无畏一听萧如海保举其为淄博王,心中登时便是一阵恼火——淄博地处鲁中,处在鲁北贺怀亮与鲁东王栋梁两大势力的夹缝之间,虽是一大城,却地处四战之地,随时都可能遭到两大藩之打击,考虑到当年项王与各藩之间的旧怨,萧无畏若真在那个地方为藩王,简直就跟送死也没多大区别了,自是由不得萧无畏不生气,然则生气归生气,这当口上却也不是出言反对的时辰,萧无畏也只能是默默地听着,等待着出手的时机。
“嗯,太子此言朕听着有理,诸臣工可有异议否?”太子话音一落,原本木无表情的弘玄帝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颇有深意地问了一句。
弘玄帝这话乍一听似乎是赞同太子的提议,实际上却是句反话,一众大臣都是机敏之辈,却又怎地会听不出来,只不过听得出来归听得出来,谁也不会傻到当众去指责太子不是的地步,即便是诸皇子的心腹们在没有得到自家主子暗示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在此时动本,一时间大殿里竟就此安静了下来,气氛颇显诡异。
一派诡异的寂静中,吏部尚书方敏武站了出来道:“陛下,老臣对此事有些法,依老臣来,项王三子萧无畏此番确是为朝廷之马政立了大功,又是宗室至亲,于情于理都该封王以赏其功,然淄博乃军事重镇,非轻易可封者,老臣建议封萧无畏为荥阳王,一者可酬其功,二者离京也近,以免项王挂念,此老臣之愚见耳,恭请陛下圣裁。”
方敏武乃朝廷重臣,他的话语权本就重,这一番话说将下来,自是有理有节,满朝文武中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深以为然的神色,可就在此时,一名官员突然从文官队列的末端冒了出来,口中高声嚷道:“微臣反对!”此言一出,满朝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