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七章 玉蜀黍和红薯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朱由校在给徐光启暂时制取纯碱实验的时候,突然由实验中一个中间产物碳酸铵想到了一件别的事情。碳酸铵也俗称碳铵,这个碳铵很熟悉的名字让他想起了他小时候在农村的一些回忆。

    他还记碳酸和尿素是最常见的两种含氮化肥,尿素肥效稳而长一般都是用做底肥,碳铵的肥效急而短则用来做追肥。不过碳铵应该肥效过于急,做追肥很容易施肥不当,把庄稼“烧”死,后来大部分庄稼的追肥也都使用价格稍贵的尿素了。不过有一种庄稼例外,这种庄稼根须很大,需要追肥的时候就是需要碳铵这种肥效很急的氮肥,这种庄稼就是玉米。

    因为他小时候,帮家里给玉米追肥用碳铵时,在他记忆里非常深刻。一般都是两个人一组进行,一个人拿铁锹剜小坑,另一个拿起一定数量的碳铵往小坑里放。玉米的最佳追肥期就是大喇叭口时期,就是玉米天花长出来之前,这个时候玉米就已经比人还高了,加上这个时候正是天很热的时,所以两个人钻到玉米地里给玉米施肥是件让人非常不舒服的事情。因为劳动加上天热,满脸都是汗缺又容易被玉米叶碰到脸上,玉米叶上边缘一些小毛毛弄到脸上又痒又疼,还有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碳铵散发出那种刺鼻的气味。

    正是就有过这种深刻的记忆,让反复念碳酸铵的时候,他想到了玉米。他记得当初学历史课的时候,书上有说到玉米是明末传入中国的,从菲律宾传入到福建和广东一带。玉米虽然在他的记忆中主要是被家里人做玉米粥吃的,不过他也听村里的老人们说过,以前玉米有可以磨成面配上一些大豆面做成窝窝头吃的。

    穿越前他记得玉米大部分都是被当做饲料和被用来制作酒精等工业加工了,可玉米毕竟是一种粮食,而且玉米还是一种非常高产的粮食。后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玉米不在是主要是食用粮食,可是明朝这个时候很多老百姓还在为吃饱饭而发愁。那么如果可以推广玉米种植,那么就是大大提高农民的粮食产量。

    虽然他知道玉米很多优点,可是他并不知道眼下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正在他发愁的时他看到了一旁的徐光启,顿时眼前一亮。他之前看过徐光启的档案,记得他是徐光启是南直隶松江府人,而他记得玉米最早传入中国的地方就是福建等东南沿海,而且他还记得徐光启历史还写过农政全书,虽然徐光启现在有没有写成此书他不知道,不过想来徐光启在农学上很有研究。既然这样,朱由校就直接开始询问徐光启。

    “徐爱卿是南直隶人吧?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一种从西洋传入名字叫玉米的庄稼?”朱由校问到之后,发现本来有些发愣的徐光启猛然回神了。

    “臣是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这些年来的确从西洋传入不少庄稼,不过臣倒是没听说一种叫玉米的。”徐光启本来正在看皇上做纯碱实验,被最后碳酸氢钠晶体从液体中结晶出来而不解呢,没想到皇上突然问起来一种庄稼,他的脑子稍微感觉有点跟不上,有点没反应过来。

    “你没听说过?”朱由校有点纳闷。

    他心说到,不应该啊,难道玉米这个时候没传入中国,还是徐光启确实没见过呢?难道是名字不对?他继续给徐光启描述玉米的情况。

    “这个庄稼会长一人多高,成熟的时候会结一个棒子,然后棒子上会有籽粒。”他看到徐光启露出思考的表情后,感觉真的可能是名字没对上,然后他试着说了当初他老家玉米一种叫法,“这个东西也叫玉蜀黍。”

    “哦,原来皇上说的玉蜀黍。皇上描述情况的臣就觉得好像在有印象,皇上一说玉蜀黍臣就知道了。玉蜀黍,臣当然见过。玉蜀黍传入我国已经一段时间了,最早就是从福建和广东东南沿海传入的。据臣所知玉蜀黍现在福建种植的不少,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