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山东、河北地区起事的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窦建德等。后来起事继续范围扩大,各部叛军发展到少的几万多的至十余万人。
当年六月,隋国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举兵反叛隋朝,围攻首都洛阳;虽很快被击败,但却动摇了大隋朝杨广的统治,进一步促发了叛乱的发展。
之后的两三年间,起事的叛军席卷全国,农民军多达百余支,人数百万众。在同隋军的作战中,逐渐从分散走向联合,形成三支强大的起义军: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和江淮的杜伏威军。
大业十二年十月,瓦岗军李密率军攻占荥阳,并于荥阳附近多次击败隋军,声威大震,控制了河南大部分郡县。十三年二月,瓦岗军更是进逼洛阳。
而此时,窦建德也在河北攻城拔地连连得胜,占据了河北许多郡县。
到了后来,全国各地大小起事的叛军风起云涌,还有原为隋朝之贵族、官僚,以及一些豪强地主,他们多拥兵割据一方,大者称皇帝,称王公,小者称总管,称录事。互相兼并,战火不断。
好在辛雷暂时在江南顶住了林士弘的发展势头,如果江南叛匪壮大起来,大隋朝皇帝杨广可就四面受敌了。
杨广很明白辛雷的作用,不得已忍痛给辛雷这支小的不能再小的残余军队派出一千多步兵,五百弓弩兵,五百骑兵。兵马虽然不多,多少也要意思一下,是吧?就这样点兵杨广还有些肉疼。
军械、战马、粮草方面倒是不缺,大隋朝富裕的流油,杨广大笔一挥非常慷慨。
杨广派出这点人马让辛雷平定江南,连身边的虞世基都觉着看不过眼:“陛下,加上这两千人马,辛雷一共才五千人马,如何是十多万人马的林士弘对手啊?太少了。”
杨广又开始犯难了,多派军队心里舍不得,毕竟江淮之地是重中之重。若不给辛雷的骁果军增派军队,辛雷那点人马还不够叛军林士弘塞牙缝的。头疼啊!
苦思冥想,咦,杨广突然开窍了,想到了给辛雷开空头支票这一招。
杨广拟一道诏书,令辛雷在长江以南就地招收兵马,所到之处便宜行事,让地方支援战争的一切需要。
杨广自以为这个办法好极了,自己即不用再往外派军队,又解决了辛雷力量不足的问题。这一招好啊,连杨广自己都此计甚妙,感叹不已。
不过,杨广不知道的是,这样一来倒便宜了辛雷这家伙。
杨广不知道以后的发展趋势,辛雷知道啊!现在杨广自顾不暇,大江以南这一块今后辛雷爱咋折腾就咋折腾。
最主要的是辛雷知道大隋皇帝杨广只有一年的命,也就是说,一年后辛雷的上面没有人管辖了,他就是长江以南这里的土皇帝。
杨广也知道军情紧急,刚刚过完年便催着援助辛雷的军队出发了。
一千步兵外加五百骑兵押送着各种物资浩浩荡荡开拔,前去支援辛雷的骁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