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民国旧影(42)
今儿林雨桐有点尴尬, 真的, 好长时间都没有这么尴尬过了。
看着坐在这里的隔壁的小脚老太太,林雨桐对人家的话竟然真是是无言以对了。
“我儿子在警察署混口饭吃,但这消息肯定是没问题。”老太太拉着林雨桐的手,“我这么说是为了我们家,为了我们这一片,但也是为了你们好。如今说是要划分保甲, 这就是要连坐的。像是你们这样的……闺女,你们这一看就是私奔出来的吧……”
并不!我们是有结婚证的!谢谢。
“你们这样的人我见过, 不就是一言不合就说什么封建,要出来闹革|命吗?要是铁了心的闹革|命, 那就尽快走。千万别在这里呆着了。等这连坐开始了,那就坏了。一家有匪, 家家连坐。到时候你们走了,咱们就是窝藏罪。闺女,听我一句, 城里别呆了,找个村镇,弄个小铺面,这个地方不行换个地方照样过……”
她连办法都给想好了。不得不说人家说的对。这周围住着的,都是熟悉的街坊邻居。突然来了这么一对夫妻,也不跟谁交往。一听说话, 又不是本地的人。那这肯定是要叫人怀疑的。提前给你们漏个风声, 总比到时候悄莫声息的举报你强。
老太太又继续啰嗦:“这私奔出来, 名声到底不好听。找男人还是得找可靠的,老实的,光是长的好看,也不出去挣饭钱的男人,终究是好看不好用……”
长的好看貌似被怀疑吃软饭不好用的男人四爷:“……”
老太太您太耿直,当着人家的面这么说不好。
人家老太太心挺好的,“要是我误会了你们,你们也别跟我见怪。要是真打算在这里常驻,那也好。咱们这城里找建纱厂,我认识熟人,到时候叫小伙子去。好歹能养家糊口。你这闺女心别太实诚,男人就该好好使唤,老是惯着他伺候的跟个爷似得,不行……”
被林雨桐惯坏了的爷将报纸抖的直响:“……”
好容易趁着空挡,林雨桐塞了两张戏票过去,本来买了是为了跟四爷一起去听秦腔的,现在还是给老太太吧,“您拿着,听说是个角儿,我也不太懂。”
“哎呦!这可是一票难求。”老太太一拍大腿,又絮叨了两句,高高兴兴的走了。
但人家说的也确实是事实,要真是保甲了,就算是又被人盯上了。
林雨桐看着小院子还觉得挺可惜的:“走了一路,置办了一路的产业。光是房产咱们手里都有多少了。”
四爷看了看,“留着吧。两间房的院子,也没花多少钱。”
可接下来去哪?
“草滩,咱们上岸的地方。”四爷叫林雨桐把能收的都收了,“明儿我先去看看。那里交通便利,即便现在不及以往繁华了,但却是外地人最多的地方。”
草滩这地方从得命就很容易看出来,就是长满荒草的滩涂,最初的形成也都是外地人逃难到这里讨生活,只能选择草滩这样的无人住的地方落脚,这才发展起来的。又因为靠着水路南来北往的买卖人多,所以人员混杂。
暂时租住在这样的地方,倒也行。
第二天林雨桐在家里收拾东西,四爷去租房子。等到了天擦黑的时候才回来,“那边条件可不如小院子,还是得委屈你。”
到了地方林雨桐却觉得挺好的。这是一处紧靠着码头的小屋子,是给照看码头的更夫夜里用的。拢共也就十几平大小,里面盘着个小炕,能睡两个人勉强。昨儿四爷找人给炕边砌了一个灶台,今儿过去的时候还没干呢。炕的另一边放着个旧桌子一把旧椅子,炕上放着个炕桌能当饭桌。然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边上就是渭河,冬天的风从河上吹过来,那滋味……
林雨桐心想,我的爷,您是怎么想的,怎么找个这么个‘别墅’呢。
这个时候天冷了,河水都结冰了,码头上根本就没有人。离他们最近的一排屋子,也在一二百米之外呢。
林雨桐围着围巾,正站在门口四处看呢,就听到远处有人喊:“金画家,这里还行?”
怎么成画家了?
她抬眼朝看过去,就见是个穿着警察制服的汉子。四爷接话道:“挺好!这地方正是我要找的。”
“你们这些艺术家就是不一样。”这人嘴里叼着烟,“住着好就住,这地方我说了算。什么保甲不保甲的,你两人一户就是一保一甲。出了事有我呢。谁胡乱说话就找我,让他滚逑。”
等人走了,四爷才道:“这里好,少有人过来打搅。等到码头忙起来的时候,白坤也该到了。”
如今就算想往北走也不成。北边封锁的严密,没有人接应都不好过去。而且没有引荐,那边又算是刚落脚,屁股都没坐热呢,这猛地来两人,谁知道你们的底细?谁能证明咱的身份。
说来说去还是得等白坤。
四爷看着满滩地的枯草,竟然还很又兴致,又专门找人在下风口建了厕所,说是当公共厕所用。又在门口搭了草棚子,“等天暖和了,坐在棚子下面看着河水流淌……”想到兴致处,还真拿了纸笔开始挥毫泼墨,画起了画。“画家嘛,就是要这么浪漫……”
您是浪漫了,我得先看看怎么把灶膛烘干,咱们还得做饭呢。
火一升起来,屋里就暖和了,炕也跟着暖和了。四爷又托了一个每天都得去城里的商家给他捎报纸,所以对于外面的事情也不是一无所知。
比如,十二月九号,反对桦北自治理,要求坚决抗倭,京城的学生数千人走了街头,紧跟着,各地的学生积极响应,送报纸的伙子就道:“城里都乱了,到处都是学生。说是要在革|命公园集会声援什么……反正就是抗倭……”
林雨桐谢他,给了塞了几个肉包子,“拿回去趁热吃。”
从这天起,小伙子几乎天天来,送报纸,也送街上派发的宣传单。
“反对桦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员会及其类似组织……反对一切中倭间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应付目前危机的外交政策……保障人民言论、集会、出版自由……停止内战,立刻准备对外的自卫战争……不得任意逮捕人民……立即释放被捕学生”
“誓死反对分割我国领土主权的傀儡组织……反对投降外交……要求动员全国抗日……争取救国自由……呼吁全国各界立即响应,一致行动……要求当局立即释放被捕学生,撤回封锁各校的军警。”
京城打了头阵,但各地紧随其后,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先是学生罢课,可这股子浪潮还没过去,工人又开始响应学生。新的浪潮又掀了起来,民众的怒火一时锐不可当。
“沪上市总工会通电声援京城学生,呼吁全国同胞一致兴起,集合民族整个的力量,反对任何伪组织之存在,以维护主权而保国土。”
“广洲铁路工人……沪上邮务、铁路工人……举行集会,发通电,要求对倭宣战。”
“鲁x先生、宋ql等爱国知名人士赞扬爱国学生的英勇奋斗精神,捐款支持学生抗倭救国运动。”
“海外华侨以各种方式支援爱国学生……”
三六年就这这样的声音中来到了,新年头一天的报纸,就是京城津市的学生组织了南下抗倭宣传队……
外面的风吹的呼呼的,雪纷纷扬扬的,门口的草棚子也不知道能不能扛得住。锅里熬的玉米岔子红薯粥咕嘟嘟的响着,林雨桐用勺子不停的在锅里搅动着,热气蒸腾的不大的屋子都暖了起来。林雨桐入乡随俗,穿起了棉袄棉裤,正有几分乡下媳妇的样子。
报纸上的消息就如同屋里的温度,叫人觉得暖意融融心里不免有些激昂和亢奋。
粥熬好了,林雨桐刚盛了饭摆上炕桌,门就被人敲响了。
四爷摆手,不叫林雨桐去开门,他自己下来,将门打开,风一下子就灌了进来。
门口站着个穿着棉袍带着棉帽的人,“是金先生吗?”
四爷点头:“进来说话。”
“是我周平,西铭小学的校长。”这人进来,将帽子一摘,露出和善的笑意。
四爷将门关好,“周校长,失敬。”
林雨桐请人上桌:“粗茶淡饭,别嫌弃才好。”
这人也不客气,直接就坐了过去:“那我就叨扰了。”然后就说起了来意,“听说您是画家,所以想聘请您做学校的美术教员。”
这无缘无故的,怎么听着这么不靠谱呢。
四爷没急着答应,反倒道:“我可能在这里呆不长,所以……”
“没关系!没关系。”对方倒是不介意,“代课嘛,能代多长时间都行。”
送走了人,林雨桐还纳闷,“这是什么意思?”
四爷看看桌上的一沓报纸,“咱们过分的关心时事,本就很惹眼。另外,你可能看史书从来不关注细节。草滩这个地方,是渭北进西按的一条捷径。说其他的你可能也不知道,你知道西按事变,周从言安出发,从哪里进的西按?”
“这里?”林雨桐指了指外面。
“嗯!”四爷肯定的点头,“从渭河涉水上岸,上岸的地点就是草滩。然后从草滩坐车入城的。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一带地下|党活动频繁。当初西按解|放,这里就是最先被解|放的地方。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难怪呢?
我就说你怎么选在这里。照这么说,这里是相对安全的。
四爷应下这差事,但要上课也是过年之后的事了。美术课一周也上不了几次,只当出去透风了。国画这玩意,四爷还是拿手的。
今年是的春节是林雨桐这么多年的经历中最不可思议的春节,狭窄的空间,没有亲戚没有朋友,两人相对而坐,碰个杯,抿一口老酒。
“你跟着我,真是什么日子都过了。”四爷四下里看看,“纪念一下逃亡的日子吧。”
林雨桐就笑:“千篇一律的日子多没趣,这就挺好。有你的地方,哪里都好。”
一大把子年纪了,两人还矫情了一把。
到了正月十五,两人在镇上还看了一场社火,反正不管日子怎么艰难,还是得红红火火的往前过。
开学以后,四爷每天下去出去两小时,去学校上课。偶尔也带着周平回来蹭饭。周平也时不时的好似无意的说一些消息。比如秦北工军朝山熙开拔,要东征之类的消息。
四爷和林雨桐每每都认真听着,很少说话。
等到天气和暖了,冰雪消融了,河上多了摆渡的,码头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草棚子扛过了冬雪,四爷就弄了一张旧方桌放在棚子下面,偶尔会有像是周平这样的学校的同事过来坐一坐。屋里闭塞,这里面对河景,倒也别有意趣。
今儿桌子空着,林雨桐把棚子下新盖的灶台烧起来,怕的是天热了还用屋里的灶人热的受不了。谁知道码头上有人上岸来直接往方桌边一坐,“老板娘,来壶茶!”
林雨桐:“……”把自己当卖茶的了?
好吧,大家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不就是讨碗水喝吗?她特别好脾气的砌了一壶粗茶给送过去,就接着忙她的去了。结果等过去看的时候,人家喝完茶,桌子上还放了三个铜板。
林雨桐往桌上的陶罐里一扔,就不再管了。可是有一就有二,自家的‘生意’居然莫名其妙的极好。还有没地方坐,站在空地上端着碗喝茶的。然后等四爷回来,看着桌子上半罐子的铜子,好容易憋出一句话:“……以后不用为换铜子发愁了。”
估计四爷是真没想到搭了一个草棚子在这里不是风雅,不是返璞归真,而成了卖茶水的。
林雨桐被生意了,一开火就有客人来。这生意也就这么被迫的做下去了。直到大半个月后,一艘小船从码头靠岸。
年轻的小子指了指边上的茶寮子:“忍了一路了,先喝口水,再找车去城里。”
紧跟着一个粗大的嗓门吆喝:“老板,上碗茶。”
林雨桐正坐在灶前烧水,这个声音叫她一愣,太熟悉了!她愕然的回头,正跟铜锤的视线对上。
两人愣了半晌,林雨桐是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到了,铜锤以为是看见一个跟林雨桐长的相似的人。这一身土里土气的打扮,还有这地方,谁能想到这是曾经在京城很多人都邀请不到的林先生。
白元带着哭腔的叫了一声:“林先生……”
林雨桐就笑:“快进屋。可是把你们等来了。”
三个人一进去,屋里就觉得挤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